夫君爱满堂,愿言驰下泽
出处:《借刘太常说文诗》
南北朝 · 江总
刘棻慕子云,许慎询景伯。
硕学该虫篆,奇文秀鸟迹。
曰余徒下帷,待问垂重席。
不诣王充市,聊投班玩籍。
三写偏钻研,六书多补益。
幽居服药饵,山宇生虚白。
留连嗣芳杜,旷荡依泉石。
夫君爱满堂,愿言驰下泽。
硕学该虫篆,奇文秀鸟迹。
曰余徒下帷,待问垂重席。
不诣王充市,聊投班玩籍。
三写偏钻研,六书多补益。
幽居服药饵,山宇生虚白。
留连嗣芳杜,旷荡依泉石。
夫君爱满堂,愿言驰下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刘棻:人名,指东汉末年的学者。慕:仰慕,敬佩。
子云:扬雄的字,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许慎:人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询:询问,求教。
景伯:贾逵的字,东汉经学家。
硕学:学问渊博的人。
该:包括,覆盖。
虫篆:古代篆书的一种,常刻在金石或竹木上,形状似虫,故名。
奇文:奇特的文章。
秀:展现,显示。
鸟迹:鸟篆,古代篆书的一种,笔画如鸟爪痕迹。
曰余:自谓,我自称。
徒:仅仅,只。
下帷:指像汉代儒生董仲舒那样闭门读书。
待问:等待被询问,指期待有机会展示学问。
垂重席:铺设坐席以待宾客,表示尊重。
诣:到,去。
王充市:比喻公开辩论的地方,王充是东汉思想家,好论辩。
聊:姑且,暂时。
投:投身,沉浸。
班玩籍:指班固的著作,班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三写:反复书写,指深入研究。
偏:广泛地。
钻研:深入研究。
六书:中国古代分析汉字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幽居:隐居。
服药饵:服用药物,调养身体。
山宇:山间的居室。
生虚白:因内心空灵而使环境显得更加清幽。
留连:长久地停留,不舍离去。
嗣芳杜:继承前人的美德,芳杜比喻美好的品德。
旷荡:心胸开阔。
依:依靠,依赖。
泉石:山水,自然景物。
夫君:尊称对方,这里指友人。
爱满堂:仁爱充满整个厅堂,形容人品高尚,受人尊敬。
愿言:愿意说,希望。
驰下泽:驰骋于田野,比喻将美好的言行传播开来。
翻译
刘棻仰慕扬雄的才学,许慎求教于贾逵。他们学问广博覆盖了虫鱼篆书,奇妙的文章展现了鸟篆的独特魅力。
说自己只是像汉代儒生那样闭门读书,等待着被垂询,坐席都已准备妥当。
不去热闹的市集像王充那样辩论,暂且沉浸在班固的著作中寻觅乐趣。
对文字研究深入反复推敲,六书的学问得到了许多补充和收益。
隐居时服用药物调养,山间居室因内心的空灵而更显清幽明亮。
长久地追随先贤的美好品德,心胸开阔地依靠着山水生活。
您的仁爱充满了厅堂,我愿意将这番言辞传递到民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江总的作品,名为《借刘太常说文诗》。从诗的内容来看,江总通过借古代文学家刘棻和许慎等人的名字,来表达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古典文献的钻研。在这个过程中,他表现出了自己渴望获得知识、探索学问的热情,以及希望得到他人指导的愿望。
诗中的“硕学该虫篆,奇文秀鸟迹”表明了江总对深邃学问和精美文章的向往。而“曰余徒下帷,待问垂重席”则展现了作者在学习上谦虚好学、愿意接受他人教诲的态度。通过“不诣王充市,聊投班玩籍”一句,可以看出江总对当时流行的浅薄之学持批判态度,而是更倾向于深入探研经典和高级学问。
在后面的几句中,“三写偏钻研,六书多补益”显示了作者对于经典文献反复研读、不断深化理解的态度。“幽居服药饵,山宇生虚白”则描绘了诗人隐居修学、通过服食草本来养生的生活状态。最后,“留连嗣芳杜,旷荡依泉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以及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到灵感和安宁。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江总深厚的学问底蕴,更透露出他对于学习、探索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纯净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