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出处:《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唐 · 李泌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欢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乘秋逢令节,锡宴欢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翻译
在大唐盛世,万物因时而繁荣昌盛。秋季时节,恰逢佳节,皇帝赐宴,群臣共享欢乐。
俯瞰秦地的山河,高规格的聚会中有汉朝的官员们。
虽未能追随仙人赤松子,暂且沉醉于黄菊的芬芳。
我们歌颂圣人的教诲,全国上下共享和平光明的岁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席,背景设在大唐时期,当时的昌运河畔正值丰收之季。诗人通过“品物荷时成”表达了对当下太平景象的赞美。"乘秋逢令节"则写出了在凉爽的秋天迎接吉庆的节气,人们相聚一堂,享受着宴会中的欢乐与和谐。
"俯临秦山川"表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从高处远眺秦岭山川之美,而"高会汉公卿"则指代行将与汉朝的公卿(即官员)共同举办盛大的宴会,这里展现了当时官民一体、共享繁华景象的情景。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中的“赤松子”出自道家传说,是指长生不老的仙人。诗人并未追寻那份超脱世俗的长生,而是选择了在现实中享受眼前的美好,与友人共赏黄菊花的风光。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则表达了诗人对“圣人”(指代皇帝)所作诗篇的赞扬,这里的“赓歌”即是和诗,而“海内同休明”意味着天下太平,人人共享安宁与光明。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描绘一场盛大的宴会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繁荣昌盛以及皇帝与臣民之间和谐共融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自己对于享受生活、珍惜眼前美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