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谁论此事,心折莫云赊
出处:《次韵学士兄桐庐道中》
宋 · 李弥逊
溪水抱山曲,轻舟趁落霞。
烟尘多战垒,冠盖半浮家。
紫塞空归翼,黄河绝去槎。
从谁论此事,心折莫云赊。
烟尘多战垒,冠盖半浮家。
紫塞空归翼,黄河绝去槎。
从谁论此事,心折莫云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溪水:流水。抱:环绕。
山曲:山势弯曲处。
轻舟:小船。
趁:趁着。
落霞:傍晚的彩霞。
烟尘:战争产生的尘土。
战垒:战场上的堡垒。
冠盖:官员的车马。
半浮家:多数离开家园。
紫塞:边塞,这里指有紫色山脉的地方。
空归翼:归雁独自飞回。
黄河:中国北方的大河。
绝去槎:渡船消失不见。
从谁:向谁。
论此事:讨论这些事情。
心折:心痛,感慨万分。
莫云赊:不要说得好似容易。
翻译
溪流绕着弯曲的山峦流淌,小舟趁着落日余晖出发。烽火连天,战事频繁,权贵们的车马半数都离开了家园。
紫色边塞只见归雁飞过,黄河上再无渡船前往远方。
谁能讨论这样的世事,心中的感慨深重,无法用言语表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行旅途中的山水风光,融合了诗人对远去战乱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低沉。开篇“溪水抱山曲,轻舟趁落霞”,通过溪水蜿蜒绕山与轻舟追逐晚霞的意象,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行旅画面。但紧接着,“烟尘多战垒,冠盖半浮家”一句,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荒废与动荡,诗人心中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紫塞空归翼,黄河绝去槎”,这里的“紫塞”指边疆之地,而“黄河”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根脉。诗人通过这两处名胜,表达了对国土完整和家园安宁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实现的悲凉。
末句“从谁论此事,心折莫云赊”,诗人询问在何处才能找到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人,并通过“心折”二字,表达了内心的挣裂与无奈。而最后的“莫云赊”则是对命运的无力感和悲哀。
整首诗词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景物描写,又融入了深厚的情感色彩,是一首集山水田园与战争动荡于一体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