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学神仙,翰飞饮朝露
出处:《道傍古坟》
元末明初 · 吴克恭
孤坟两松树,风起秋阴暮。
日出沙草黄,野烟白于雾。
斯人盖棺定,长夜无由寤。
浮生竟何为,陡觉伤驰骛。
二气积惨悽,山川莽回互。
何不学神仙,翰飞饮朝露。
悲哉茂陵骨,曾为学仙误。
日出沙草黄,野烟白于雾。
斯人盖棺定,长夜无由寤。
浮生竟何为,陡觉伤驰骛。
二气积惨悽,山川莽回互。
何不学神仙,翰飞饮朝露。
悲哉茂陵骨,曾为学仙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道路旁的古老坟墓,通过对坟墓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逝者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孤坟两松树”,点明了坟墓的孤独与静谧,两棵松树作为陪衬,增添了肃穆之感。接着“风起秋阴暮”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
“日出沙草黄,野烟白于雾”两句,以日出时分的景色为背景,黄沙与白烟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生命与死亡的对立与和谐共存。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深刻感悟。
“斯人盖棺定,长夜无由寤”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不可逆转性。接下来,“浮生竟何为,陡觉伤驰骛”则提出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流露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过往生活的反思。
“二气积惨悽,山川莽回互”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宇宙的广阔。最后,“何不学神仙,翰飞饮朝露”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对学仙误入歧途的惋惜。
“悲哉茂陵骨,曾为学仙误”以历史人物茂陵骨为例,强调了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可能会带来的悲剧,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谨慎选择路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道旁古坟及其周围环境,以及对逝者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