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踏遍山川成底事,徒令沮溺笑知津全文

踏遍山川成底事,徒令沮溺笑知津

宋 · 高斯得
苕滨衰白一羁人,五玷皇华遣使臣。
已自无恩及南楚,那能有福散东闽。
预忧刺史声名减,不称君侯佳句新。
踏遍山川成底事,徒令沮溺笑知津

拼音版原文

tiáobīnshuāibáiréndiànhuánghuáqiǎn使shǐchén

ēnnánchǔnéngyǒusàndōngmǐn

yōushǐshēngmíngjiǎnchēngjūnhóujiāxīn

biànshānchuānchéngshìcónglìngxiàozhījīn

注释

苕滨:指苕溪边,古代地名。
羁人:指漂泊在外的人。
五玷皇华:指皇帝的恩典被玷污。
南楚:泛指南方地区。
东闽:指东方福建省。
预忧:预先担忧。
刺史:古代官职,地方长官。
君侯:对显贵者的尊称。
佳句:优美的诗句。
沮溺:传说中的隐士,此处代指隐居者。
知津:知道渡口,比喻找到正确方向或出路。

翻译

在苕溪边,我这个衰老的旅人,被朝廷派遣为使者。
我早已失去了恩宠,不再受南方楚地的眷顾,更别提在东方福建散发福泽了。
我预先担心自己名声受损,无法匹配您这优美的诗句。
走遍山水又有什么结果呢?只是徒然让沮溺这样的隐士嘲笑我找不到正确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所作的《庸斋再赋予亦再和》。诗中,诗人以自我比喻为在苕滨(可能指苕溪边)的衰弱白发之人,寓言自己是一位被派遣出使的官员,但已经失去了朝廷的信任。他感叹自己在南楚地区并无任何恩泽可言,更谈不上在东闽地区带来福祉。

诗人担忧自己的名声会因此受损,担心不能匹配上君侯(可能指上级或友人)的新诗佳句。他反思自己的行程,遍历山川却一事无成,最后只能让古代隐士沮溺(可能指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庄子)嘲笑他的无功而返,暗示了对自身仕途的无奈和自嘲。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以及对仕途挫折的深刻反思,语言朴素,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