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
出处:《弋阳溪中望仙人城》
唐 · 顾况
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灵姿:指具有灵性的姿态或特性。孤绝:形容山势孤独而高耸。
蹇:形容行走困难。
聊换节:暂且转换一下心情。
上界:天空、宇宙。
浮:漂浮。
洞明灭:光线忽明忽暗。
曝霜羽:鸟儿晾晒霜冻的羽毛。
依石发:鱼儿贴着石头游动。
无还心:超脱尘世的心境。
隔波:隔着水面。
松雪:松树和白雪,象征高洁之景。
翻译
哪一种草没有灵气,没有一座山不是孤独而峻峭。我行走虽然艰难,偶尔也能找到一丝乐趣来转换心情。
天空在江流中漂浮,光芒和声音忽明忽暗。
傍晚的鸟儿晾晒着霜冻的羽毛,寒冷的鱼儿贴着石头游动。
我内心深处有超脱的念头,隔着波光遥望松树与白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超脱尘世的意象。开篇“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每一处草木都显得生机勃勃,每一座山峰都独立而自足,充满了神秘感。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表明诗人的旅行虽然有时遇到困难,但仍旧能够偶尔超越常人,达到一种精神的解脱和自由。这里的“云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山间行走的情景,而“聊换节”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规律与节制的感悟。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则是对仙境之美的进一步描绘。这里,“上界”指的是高处或天界,“浮中流”可能指的是云端或水面,而“光响洞明灭”则形容了光线在山谷间穿梭,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进一步加深了仙境的意境。诗人观察到晚上的鸟儿将翅膀展开在霜冻中,而寒冷的鱼儿则躲藏在石头旁边,这些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世界。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这里,“无还心”意味着超脱尘世的情感,而“隔波望松雪”则是说诗人在水面上观赏到对岸松树和雪景,这种景象让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世界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