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院年深竹树匀,磬声清彻了情尘
出处:《次韵性甫留题集福庵》
明 · 邢参
禅院年深竹树匀,磬声清彻了情尘。
空房独借高人榻,委巷原依长者邻。
金石成编缘好古,丹青落笔为留春。
岁穷莫叹居荒僻,台馈邦侯辄命人。
空房独借高人榻,委巷原依长者邻。
金石成编缘好古,丹青落笔为留春。
岁穷莫叹居荒僻,台馈邦侯辄命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史悠久的禅院环境与诗人对其中生活的感悟。首句“禅院年深竹树匀”,点明了禅院的古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竹树生长得整齐有序,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接着,“磬声清彻了情尘”一句,以清脆的钟磬之声象征心灵的净化,暗示在这样的环境中,世俗杂念得以清除,心灵得到洗涤。
“空房独借高人榻,委巷原依长者邻”两句,通过描述居住环境和邻里关系,进一步展现了禅院生活的简朴与和谐。高人榻与长者邻,不仅体现了对前辈智慧的尊重,也暗示了与世无争、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金石成编缘好古,丹青落笔为留春”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通过收集金石、绘画留春,不仅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记录。
最后,“岁穷莫叹居荒僻,台馈邦侯辄命人”两句,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条件的艰苦,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不因物质条件的匮乏而叹息,而是期待着来自地方官员的馈赠,体现了对社会关系的理解与适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院环境的描绘和诗人生活态度的展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文化传承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