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郧子国,明月岳阳楼
出处:《挽故知容州朝请陶公 其一》
宋 · 丁师正
游宦天西北,心随造物游。
春风郧子国,明月岳阳楼。
政出黔黎喜,名高夷狄愁。
案巡边万里,风雪破貂裘。
春风郧子国,明月岳阳楼。
政出黔黎喜,名高夷狄愁。
案巡边万里,风雪破貂裘。
注释
游宦:在外做官。天西北:遥远的西北地区。
心随造物游:心灵随自然变化而游走。
春风:春天的风。
郧子国:古代地名,今湖北郧县一带。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的著名楼阁。
政出黔黎:政策出自于百姓。
黔黎:百姓,古时泛指民众。
夷狄愁:异族感到担忧。
案巡:巡行,巡视。
边万里:万里边境。
风雪破貂裘:在风雪中衣衫破旧。
翻译
我在遥远的西北做官,心灵随着大自然的律动而游荡。春风吹过郧阳之地,明亮的月光照亮岳阳楼。
政策源自百姓的喜悦,名声却让异族感到忧虑。
我巡行边境万里,风雪中穿着破旧的貂皮衣。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宦天西北时的心境与所见。"心随造物游"表明诗人内心的自由流动,与自然万物共融。而"春风郧子国,明月岳阳楼"则是对两处名景的描绘,春风中郧子国的温柔与岳阳楼下明月的辉映,勾勒出诗人心中的美好意象。
"政出黔黎喜,名高夷狄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个人的功名所带来的忧虑。"黔黎"指的是四川一带的地方官吏,而"黔黎喜"则显示出地方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之情景;而"夷狄愁"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边疆民族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功名的高处不胜寒的感慨。
最后两句"案巡边万里,风雪破貂裘",则是对诗人巡行于边塞万里的艰苦情形的描写。"案巡"即巡视边疆,而"风雪破貂裘"则形象地表达了在严寒的自然环境中服装也无法完全抵御严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游宦生活中的多重情感和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