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峰底洞中天,曾共浮丘对掩关
出处:《答刘道人》
宋 · 张咏
嵩阳峰底洞中天,曾共浮丘对掩关。
知道高闲少兼济,折腰从此到人间。
知道高闲少兼济,折腰从此到人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嵩阳峰:指嵩山的主峰。洞中天:形容洞穴深邃,仿佛与天空相接。
浮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掩关:关闭山门,隐居。
高闲:超脱世俗,清闲。
少兼济:不热衷于参与世事、救世济民。
折腰:弯腰,这里比喻屈身于权势或官场。
人间:指现实世界,世俗社会。
翻译
在嵩阳峰下的洞穴之中,仿佛与天空相连,我曾和浮丘仙人一同关闭山门深知自己不适合世俗的忙碌,从现在起,我将不再屈身于官场,选择归隐人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嵩阳峰底洞中天",设定了一个仙境般的场景,嵩阳即嵩山,古人认为是道教名山之一,而这里的洞府则如同一片独立的天地。"曾共浮丘对掩关",表达了一种与朋友或知己共同隐居、超脱尘世的意境,浮丘指的是仙人的聚集之所,掩关则是关闭山门,与世隔绝的象征。
"知道高闲少兼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他认为高洁和安闲的生活方式在现实中难以并存,这里可能隐含着对世事的无奈与慨。"折腰从此到人间",则是说自此以后,诗人才开始融入凡尘,与世俗接触,这里的"折腰"是一个比喻,有降低身份、放下架子的意味。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冲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