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虽不改,谁是武王孙
出处:《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其九》
唐 · 陆龟蒙
野入青芜巷,陂侵白竹门。
风高开栗刺,沙浅露芹根。
迸鼠缘藤桁,饥乌立石盆。
东吴虽不改,谁是武王孙。
风高开栗刺,沙浅露芹根。
迸鼠缘藤桁,饥乌立石盆。
东吴虽不改,谁是武王孙。
注释
野:野外。入:进入。
青芜:青草丛生。
巷:小巷。
陂:池塘。
侵:浸湿。
白竹门:白竹编成的门。
风高:大风。
栗刺:栗子树的尖刺。
沙浅:沙滩浅。
露:露出。
迸鼠:逃窜的老鼠。
缘:沿着。
藤桁:藤蔓。
饥乌:饥饿的乌鸦。
石盆:石制容器。
东吴:古代中国地区名,这里指代某个地方。
虽:虽然。
不改:依旧不变。
谁是:谁是。
武王孙:周武王的后裔。
翻译
田野延伸进青草丛生的小巷,池塘水边白竹门也被浸湿。风吹过,栗子树的尖刺纷纷张开,沙滩上芹菜的根部清晰可见。
老鼠沿着藤蔓攀爬,饥饿的乌鸦站在石盆旁觅食。
东吴这个地方虽然依旧如故,但还有谁能成为像武王那样的后裔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偏远乡村的宁静景象。开头两句“野入青芜巷,陂侵白竹门”通过对荒废田野和野草丛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被自然力量逐渐占据的农村画面,给人以时间流逝、人迹罕至之感。
接下来的“风高开栗刺,沙浅露芹根”则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刻画了环境的荒凉。狂风吹拂使坚硬的栗子树枝开裂,而河沙稀少也使得水中的植物根部暴露无遗,这些细节都增添了一种自然界的粗犷与凄清。
诗人通过“迸鼠缘藤桁,饥乌立石盆”这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这个环境中动物的生存状态。小鼠沿着腐朽的木头寻找食物,黑乌站在空旷的石制食盆边等待,展现了一幅野生动植物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景。
最后两句“东吴虽不改,谁是武王孙”则带有一丝历史的回响和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诗人提及了东吴,即古代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并通过“谁是武王孙”的问题,表达了一种对于英雄时代的怀旧和疑问,同时也反映出个人在平凡生活中的渺小感和对历史荣耀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生动写实,以及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