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然非天人,所能见与全文

然非天人,所能见与

宋 · 释德洪
那落迦中,论劫受苦。
焚铁其地,汁铜其柱。
鱼鲙而脔,爪分而锯。
于一日夕,有万痛楚。
我避世纷,重闭其户。
而此知识,勃然而怒。
吏收付官,于此土住。
自寻其罪,焦芽石女。
然非天人,所能见与
自业成熟,现行会遇。
受尽还无,无可措虑。
我作是观,上契佛祖。

鉴赏

这首诗《八月十六入南昌右狱作对治偈》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感悟和对佛法的理解。

诗中描绘了作者身处监狱的情境,以“那落迦中,论劫受苦”开篇,将自己比作地狱中的囚犯,承受着无尽的痛苦。接着,“焚铁其地,汁铜其柱”形象地描述了监狱环境的恶劣,铁地和铜柱象征着囚禁和束缚。随后,“鱼鲙而脔,爪分而锯”进一步描绘了囚犯遭受的残酷折磨,鱼肉被切碎,爪子被分断,如同锯割一般痛苦。

“于一日夕,有万痛楚”则强调了这种痛苦的持续性和广泛性,一天之内,感受着无数的痛苦。接下来,“我避世纷,重闭其户。而此知识,勃然而怒”表达了作者试图逃避世俗纷扰,但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甚至遭遇到愤怒的指责或误解。

“吏收付官,于此土住。自寻其罪,焦芽石女”则暗示了作者在监狱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找导致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可能包括过去的罪孽或错误。最后,“然非天人,所能见与。自业成熟,现行会遇。受尽还无,无可措虑”表达了作者对因果报应的理解,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过去行为的结果,无论多么痛苦,最终都会过去,无需过多忧虑。

“我作是观,上契佛祖”则是作者通过这次经历,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佛法的真谛,与佛祖的精神相契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描绘监狱生活中的痛苦与反思,展现了释德洪对佛法深入的理解和内心的觉醒,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自我反省以及寻求心灵解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