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春雨春山路,喜子能来愁子去
出处:《送邹元升归安福》
宋 · 杨万里
我昔见子卢溪南,炯如玉雪照晴岚。
子今访我南溪北,凛如騄骥成骨骼。
袖中文字细作行,读来病眼生寒光。
尖新句子入时样,故应破阵翰墨场。
春风春雨春山路,喜子能来愁子去。
故人一别二十年,且对青灯夜深语。
子今访我南溪北,凛如騄骥成骨骼。
袖中文字细作行,读来病眼生寒光。
尖新句子入时样,故应破阵翰墨场。
春风春雨春山路,喜子能来愁子去。
故人一别二十年,且对青灯夜深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创作的《送邹元升归安福》。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情感和深厚的友情。
"昔见子卢溪南,炯如玉雪照晴岚。"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以前在卢溪南看到的壮丽景象,如同洁白的玉雪在晴朗的山岚间散发光芒,形象生动。
"子今访我南溪北,凛如騄骥成骨骼。" 这两句则转换了视角,从对方来访自己时所见到的景象描写。"凛如騄骥成骨骼"形容的是冬日的枯枝与寒风中的骏马骨骼,表现出一种萧瑟、坚硬的意境。
"袖中文字细作行,读来病眼生寒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书信珍视,甚至因而劳碌眼睛,但仍然感到一种寒冷的光芒,这或许是对即将离别的预感,也可能是对友情深度的感慨。
"尖新句子入时样,故应破阵翰墨场。"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书信中所用的词句之尖新和文学才华的赞赏,以及这种才华足以冲破常规,创造出新的文坛成就。
"春风春雨春山路,喜子能来愁子去。" 这两句则是对离别情景的一种描写,无论是春风、春雨还是春日的山路,都无法掩盖内心的忧虑和不舍。
"故人一别二十年,且对青灯夜深语。"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回忆与惆怅的情感表达,对于多年的友情,一次离别就是长达二十年的时间,而今夜在青色的灯光下,与老朋友促膝长谈,话语中充满了对过往的回味和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