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之栖六月息,须髯未戟鬓未斑
出处:《过韩寅仲枝园读其放歌即席次韵赋》
明 · 张萱
有客有客云林间,自言愚公之谷幽人之槃,白板作扉柴作关。
一枝之栖六月息,须髯未戟鬓未斑。
黄金筑台骏骨市,掉头不顾寻空山。
山前一水秋清浅,摩天照出东西巘。
宇衡相望烟火邻,君不好游余亦倦。
握羽扇,扫石床。
穿曲径,汎回塘。
地僻山空日正长,西风禾黍送新凉。
正喜采薇和煮石,暂来扣角共歌商。
歌声缥缈不知处,主人原向云中住。
忍见荆棘横道生,忍闻豺虎当人语。
竹藏张廌,树种橐驼。
取人间者少,攘造物者多。
寮毁鲁丘,仓尼邹轲,莫将道路叹蹉跎。
此生只合置丘壑,平地何日无风波。
足有谢公屐,门有翟公罗。
天地莽莽阔如许,君胡为乎山之阿。
共说人生行乐耳,醉来休问夜如何。
啼鸦绕霜樾,明月坠庭柯。
一枝之栖六月息,须髯未戟鬓未斑。
黄金筑台骏骨市,掉头不顾寻空山。
山前一水秋清浅,摩天照出东西巘。
宇衡相望烟火邻,君不好游余亦倦。
握羽扇,扫石床。
穿曲径,汎回塘。
地僻山空日正长,西风禾黍送新凉。
正喜采薇和煮石,暂来扣角共歌商。
歌声缥缈不知处,主人原向云中住。
忍见荆棘横道生,忍闻豺虎当人语。
竹藏张廌,树种橐驼。
取人间者少,攘造物者多。
寮毁鲁丘,仓尼邹轲,莫将道路叹蹉跎。
此生只合置丘壑,平地何日无风波。
足有谢公屐,门有翟公罗。
天地莽莽阔如许,君胡为乎山之阿。
共说人生行乐耳,醉来休问夜如何。
啼鸦绕霜樾,明月坠庭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与心境,以及诗人对这位隐士的拜访与感怀。诗中的隐士居住在云林之间,自称为“愚公之谷”的幽人,以简朴的生活方式自给自足。他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向往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诗中提到的“黄金筑台骏骨市”可能象征着对功名利禄的不屑,而“掉头不顾寻空山”则表达了隐士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决心。
隐士所居之地,前有清澈的小溪,后有摩天的山峰,与邻近的村落相望,环境幽静宜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与隐士一同体验了自然之美,包括手持羽扇、清扫石床、穿越曲折小径、泛舟回塘等活动,享受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与和谐。日长风清,西风吹过成熟的庄稼,带来阵阵凉意,与隐士一起采摘野菜、煮石为食,共同吟唱商音,歌声飘渺,似乎融入了周围的自然之中。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隐士所在的环境虽美,但仍有荆棘横道、豺虎威胁,象征着社会的险恶与不公。诗中提到的“取人间者少,攘造物者多”,表达了对人性贪婪与自然法则的反思。最后,诗人感慨于隐士的生活态度,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应被世俗的纷扰所束缚。诗的结尾以“啼鸦绕霜樾,明月坠庭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