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全文

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

出处:《览古四十二首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恭俭汉天子,取士忌少年。
未应绛灌徒,廷中肯妨贤。
徒为宣室召,复有长沙迁。
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览古四十二首》中的第八首,主题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感慨。诗中以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和西汉丞相萧何、曹参(绛灌)为例,指出他们选拔人才时对年轻官员有所戒备,但并非完全排斥,强调了贤能的重要性。

"恭俭汉天子",诗人首先赞扬了汉高祖刘邦的谦恭节俭,接着指出他选才的态度:“取士忌少年”,表明他对年轻官员持谨慎态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否定年轻人,因为“未应绛灌徒,廷中肯妨贤”暗示着即使像绛侯周勃、灌婴这样的老臣,也不应阻碍真正有才能的年轻人进入朝廷。

诗中提到“徒为宣室召,复有长沙迁”,这是借汉文帝在宣室夜召贾谊(即贾生)和梁鸿被贬长沙的例子,表达对贤才命运多舛的感慨。最后,“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引用冯唐的故事,冯唐年迈仍受重用,却因年老而被忽视,表达了诗人对于老而弥坚之才未得适当任用的惋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作者对公正用人之道的期待,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