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老粮莫支,健儿恐烹食
出处:《塞雁》
宋 · 吴泳
鸳鸯在鱼梁,在在能戢翼。
黄鸟止丘隅,止止得所息。
相彼雁与鸿,胡然生塞北。
城暗候火惊,云低空弦逼。
官军夜击鼓,奴或告之亟。
师老粮莫支,健儿恐烹食。
哀鸣号穷边,莽是狐兔窟。
天地生为心,曷使至此极。
所以周宣诗,矜人要安集。
黄鸟止丘隅,止止得所息。
相彼雁与鸿,胡然生塞北。
城暗候火惊,云低空弦逼。
官军夜击鼓,奴或告之亟。
师老粮莫支,健儿恐烹食。
哀鸣号穷边,莽是狐兔窟。
天地生为心,曷使至此极。
所以周宣诗,矜人要安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鱼梁:水边的堤坝。戢翼:收起翅膀。
丘隅:山丘的角落。
胡然:为什么。
候火:烽火报警。
亟:紧急。
师老:军队疲惫。
烹食:被当作食物。
穷边:荒凉的边境。
矜人:怜悯人民。
安集:安定团结。
翻译
鸳鸯栖息在鱼梁,轻展翅羽自安详。黄雀停歇在山丘角落,安静地找到栖息之地。
雁鹅与大雁为何生于寒冷的塞北?
城池昏暗中,烽火警报使人惊慌,乌云低垂箭矢如雨逼近。
官军深夜击鼓,奴仆急报敌情紧迫。
军队疲惫粮草不足,壮士可能面临被烹食的危险。
哀伤的叫声回荡在穷困的边境,这里是狐狸兔子的巢穴。
上天赋予生命,为何让他们陷入如此绝境。
这正是周宣王诗歌所表达的,怜悯人民渴望安定团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通过对比和谐音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中的生灵涂炭和边疆动荡的深切同情。
"鸳鸯在鱼梁,在在能戢翼。黄鸟止丘隅,止止得所息。" 这两句通过对水鸟栖息的情景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谐环境的赞美。
而接下来的几句 "相彼雁与鸿,胡然生塞北。城暗候火惊,云低空弦逼。" 则描述了一种紧张的边境战争氛围,其中“雁与鸿”指的是远离的朋友,而“胡然生塞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异族和战争的恐惧。
"官军夜击鼓,奴或告之亟。师老粮莫支,健儿恐烹食。哀鸣号穷边,莽是狐兔窟。" 这几句通过描绘战乱中的残酷场景,如官兵的急迫集结、粮草不足以及士兵的恐惧,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诗人提到 "天地生为心,曷使至此极。所以周宣诗,矜人要安集。" 这是对古代圣哲教诲的引用,表达了对于恢复太平盛世、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的迫切期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