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舟行不留,过眼山如驰
出处:《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其十》
宋 · 杨万里
南中山绝佳,所恨人烟稀。
略无好事人,结茅临深溪。
峰顶可月亭,岸石即钓矶。
空令烟中猿,挂崖弄涟漪。
山多人自少,人远山益奇。
我舟行不留,过眼山如驰。
过眼意已足,久留亦何为。
略无好事人,结茅临深溪。
峰顶可月亭,岸石即钓矶。
空令烟中猿,挂崖弄涟漪。
山多人自少,人远山益奇。
我舟行不留,过眼山如驰。
过眼意已足,久留亦何为。
注释
佳:美好。恨:遗憾。
人烟稀:人口稀少。
好事人:有情趣的人。
结茅:建造茅屋。
钓矶:钓鱼的好地方。
空令:徒然使。
山多人自少:山多但人少。
益:更加。
不留:不停留。
过眼:眼前掠过。
如驰:像疾驰。
意已足:满足了心意。
翻译
南山风景绝佳,只可惜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什么好事之人,选择在深溪边建起茅屋。
山顶有座赏月亭,岸边石头便是垂钓的好地方。
空让山中的猿猴,在雾气中挂在崖边戏水。
山多但人少,人远离后山显得更加奇特。
我的船行进匆匆,眼前的山景如同疾驰而过。
眼前景色已足够欣赏,长久停留又有什么意义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美丽景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孤独感慨。开篇“南中山绝佳,所恨人烟稀”表达了诗人对于山中美景的喜爱,但同时也感到人迹罕至的孤寂。“略无好事人,结茅临深溪”则是说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只有诗人自己或许有些志同道合之人,在深溪旁结庐而居。
“峰顶可月亭,岸石即钓矶”写出了山中的景色,山峰之上似乎有一个可以欣赏明月的亭子,而岸边的石头则成为了垂钓捕鱼的好去处。接着“空令烟中猿,挂崖弄涟漪”描绘了猿猴在山间穿梭,留下了烟雾般的踪迹,同时也有猿猴在悬崖上嬉戏水波的声音。
“山多人自少,人远山益奇”则是说当人们离去,这座山便显得更加神秘和孤独。诗人自己的小船行进不留停,“过眼山如驰”表达了山川流转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仿佛在对自然的观赏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最后“过眼意已足,久留亦何为”则是说,当诗人已经从这美景中获得了满足,长时间停留下去似乎也没有必要。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写,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意境,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美景交融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