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解疗饥,如虎得蚱蜢
出处:《羽甫兄采松花和茯苓作饼饵见贻诗以酬答》
明 · 李之世
并刀剪龙髯,长镵斲木瘿。
蝶粉糁玄霜,撚作松苓饼。
石臼碾轻尘,冰纨筛枯梗。
和以蜜脾脂,清沁灌肺冷。
微黄似鸦雏,丹的点妆靓。
又如累滇棋,数十不盈皿。
萧斋苦宿霜,午睡方才醒。
竹扉犹未启,墙外闻人警。
贻来金盒儿,颗颗周完净。
初观委难辨,小咀亦深省。
问渠来何方,松花撷山顶。
间渠和何味,茯苓收药箵。
道人戴竹冠,羽扇临丹鼎。
少妇纤手调,玉童汲阶井。
念彼百艰成,供我一馋领。
顿嚼三十九,似砾投深井。
石火试陶铛,沃以松萝茗。
轻松乍迸牙,香韵才灌顶。
冷然两腋风,谡谡吹松影。
枵腹藉一充,饕涎欲再逞。
呼童走药肆,为买茯苓莛。
百钱刚一斤,铢两犹未整。
二月松树花,开遍閒冈岭。
长竿打一遭,粉腻沾衣领。
谁云解疗饥,如虎得蚱蜢。
闻君山厨内,采摘盈筐秉。
愿作拷栳团,一餍淘河颈。
蝶粉糁玄霜,撚作松苓饼。
石臼碾轻尘,冰纨筛枯梗。
和以蜜脾脂,清沁灌肺冷。
微黄似鸦雏,丹的点妆靓。
又如累滇棋,数十不盈皿。
萧斋苦宿霜,午睡方才醒。
竹扉犹未启,墙外闻人警。
贻来金盒儿,颗颗周完净。
初观委难辨,小咀亦深省。
问渠来何方,松花撷山顶。
间渠和何味,茯苓收药箵。
道人戴竹冠,羽扇临丹鼎。
少妇纤手调,玉童汲阶井。
念彼百艰成,供我一馋领。
顿嚼三十九,似砾投深井。
石火试陶铛,沃以松萝茗。
轻松乍迸牙,香韵才灌顶。
冷然两腋风,谡谡吹松影。
枵腹藉一充,饕涎欲再逞。
呼童走药肆,为买茯苓莛。
百钱刚一斤,铢两犹未整。
二月松树花,开遍閒冈岭。
长竿打一遭,粉腻沾衣领。
谁云解疗饥,如虎得蚱蜢。
闻君山厨内,采摘盈筐秉。
愿作拷栳团,一餍淘河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羽甫兄采集松花与茯苓制作饼饵的过程,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制作过程中的各种细节与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如“并刀剪龙髯”、“长镵斲木瘿”等,形象地描绘了采集材料的场景;“石臼碾轻尘”、“冰纨筛枯梗”则展示了制作过程中对材料的精细处理。
诗中还穿插了对制作环境的描述,“萧斋苦宿霜,午睡方才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同时通过“竹扉犹未启,墙外闻人警”等句子,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最后,通过“枵腹藉一充,饕涎欲再逞”等诗句,表达了对美食的渴望与满足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传统食品制作的艺术美感,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情味和生活哲理,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