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定知尊所学,当时未尽用其言
出处:《挽蔡久轩 其一》
宋 · 吴势卿
道学相承祖子孙,诸儒谁得似渊源。
铜川而上谁家世,程氏之门止弟昆。
后世定知尊所学,当时未尽用其言。
四书功用弥天地,惜不推行半鲁论。
铜川而上谁家世,程氏之门止弟昆。
后世定知尊所学,当时未尽用其言。
四书功用弥天地,惜不推行半鲁论。
注释
道学:指儒家的学术体系,尤其是宋明理学。渊源:比喻学问的深厚根基或历史传承。
铜川:可能是指古代的地名,也可能象征着久远的历史。
程氏之门:指程颐、程颢兄弟创立的理学学派。
弟昆:弟弟和兄长,这里特指程颐和程颢。
尊所学:尊重并推崇他们的学术成就。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儒家经典著作。
鲁论:《论语》的另一种称呼,因其编纂者孔子为鲁国人而得名。
翻译
道学的传承如同家族延续,众多儒家学者谁能比得上它的深远渊源。追溯到铜川之上哪个家族的世系,程家的门第只传给弟弟和兄长。
后人必定会尊崇他们的学问,但在当时,并非所有言论都被完全采纳。
四书的影响力遍布天地之间,可惜未能像《鲁论》那样广泛流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势卿的作品,名为《挽蔡久轩》。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道学和儒家思想的诗篇。诗中的“道学相承祖子孙”表达了对道统传承的重视,而“诸儒谁得似渊源”则是在探讨哪位儒者能够像孔子的渊博学问一样深邃。
接下来的两句“铜川而上谁家世,程氏之门止弟昆”表明了诗人对北宋时期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推崇。他们是当时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而“铜川而上”则可能指的是程氏兄弟居住的地方。
“后世定知尊所学,当时未尽用其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世一定会认可并尊崇这些学问的信心,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这些思想的接受程度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最后,“四书功用弥天地,惜不推行半鲁论”则是在赞美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深远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思想未能广泛传播和应用的遗憾,尤其是对于鲁地(孔子的故乡,即今山东曲阜一带)的儒学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特别是道学传统的尊崇,以及对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中推广和实践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士大夫对于复兴儒学、弘扬道统的热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