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远峰七十二,峰峰可长啸全文

远峰七十二,峰峰可长啸

清 · 吕高培
爱山亦爱湖,停策展孤眺。
晴光媚川渚,层波荡岩峭。
上下抱清辉,空涧尽回曜。
一览三万顷,讵谓尽其妙。
远峰七十二,峰峰可长啸
恨无垂天翼,冲举历云峤。
心目两弃捐,冥观得大要。
激发既无名,因依俱免诮。
所嗟进德难,未敢习渔钓。
古今亦已殊,旷怀庶同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龙山之巅,远眺太湖的壮丽景象。诗中以“爱山亦爱湖”开篇,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接着,诗人通过“停策展孤眺”,生动地展现了他驻足山巅,独自远望的情景。

“晴光媚川渚,层波荡岩峭。”两句描绘了晴朗的阳光照耀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与山岩相映成趣的画面。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湖水与山峦之间的互动,湖水似乎在山岩间荡漾,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上下抱清辉,空涧尽回曜。”这两句继续描绘湖面的光影变化,无论是从上往下看还是从下往上看,都能感受到湖面的清辉和山涧的反射,展现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美。

“一览三万顷,讵谓尽其妙。”诗人感叹于太湖的广阔无垠,即使站在山顶也难以完全领略其美妙之处,表达了对大自然无限魅力的赞叹。

“远峰七十二,峰峰可长啸。”诗人列举了太湖周围的七十二座山峰,每座山峰都令人向往,可以在此长啸抒发胸臆,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恨无垂天翼,冲举历云峤。”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于天空,穿越云霄,更深入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心目两弃捐,冥观得大要。”诗人通过冥想,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领悟到了宇宙的真谛。

“激发既无名,因依俱免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界的体验,激发了内心的灵感,同时也避免了世俗的非议,追求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所嗟进德难,未敢习渔钓。”诗人感慨于提升自我修养的艰难,但并未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没有选择隐居或遁世,而是继续在尘世间寻找自己的道路。

“古今亦已殊,旷怀庶同调。”诗人反思古今社会的变化,尽管时代不同,但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的心态是相通的,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哲学的探索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