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高卧处,翘首但苍烟
出处:《前题三叠原韵》
清 · 戴亨
谁识根尘净,今能得自然。
鸟啼山月上,门掩谷云前。
漉酒閒中课,敲诗醉后禅。
远公高卧处,翘首但苍烟。
鸟啼山月上,门掩谷云前。
漉酒閒中课,敲诗醉后禅。
远公高卧处,翘首但苍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然的隐居生活画卷。首联“谁识根尘净,今能得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与自然和谐的追求,暗示了远离尘嚣、心灵归真的境界。接着,“鸟啼山月上,门掩谷云前”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山间的鸟鸣与初升的月光,以及门前掩映在山谷云雾之中的景象,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漉酒閒中课,敲诗醉后禅”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在闲暇之余,他通过漉酒(过滤酒)来享受生活的乐趣,而在醉后的时刻,则以敲击诗句的方式进行冥想或禅修,这种将日常生活与精神修行相结合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高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
最后,“远公高卧处,翘首但苍烟”以远公(东晋高僧慧远)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僧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远离尘世喧嚣,独享宁静与自由,如同远公般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解脱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世界,以及对高洁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