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君才列寺,教子亦专城
出处:《余寺丞挽诗 其一》
宋 · 韩淲
仁宅居郊秀,儒科载世清。
致君才列寺,教子亦专城。
宠数垂车佚,恩封进秩荣。
逢辰俱动色,厚夜失吞声。
致君才列寺,教子亦专城。
宠数垂车佚,恩封进秩荣。
逢辰俱动色,厚夜失吞声。
鉴赏
这首挽诗《余寺丞挽诗(其一)》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对逝者在仁德与学问上的卓越表现以及其在仕途中的显赫地位的描绘,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
首句“仁宅居郊秀”,以“仁宅”比喻逝者的居所,暗示其品德高尚,如同郊野之中的秀丽景色,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印象。接着,“儒科载世清”进一步强调了逝者在儒家学问上的深厚造诣和清正廉洁的品行,使读者对逝者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致君才列寺”一句,赞扬逝者以其卓越的才能为君主服务,如同寺庙中的重要人物,不仅体现了其在政治领域的贡献,也暗示了其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教子亦专城”则表明逝者不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还注重家庭教育,教导子女成为城中之专才,展现了其家庭责任感和社会影响力。
“宠数垂车佚,恩封进秩荣”描绘了逝者生前受到的尊崇与荣誉,无论是官位的提升还是家族的荣耀,都体现了社会对他的高度认可和尊敬。最后,“逢辰俱动色,厚夜失吞声”表达了在逝者去世时,人们普遍表现出的悲伤之情,即使是在夜晚,也难以抑制内心的哀痛,生动地刻画了哀悼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缅怀了一位在道德、学问、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有着杰出贡献的逝者,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