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踽踽只白眼,烂蕊细细徒青春
出处:《由刁园步至因胜求浴》
宋 · 吴则礼
鸟声已迎一百五,野径微行谁复嗔。
放饭要穿花底屐,捐书聊著头上巾。
老夫踽踽只白眼,烂蕊细细徒青春。
凭仗石槽三昧水,浴兹从昔无垢人。
放饭要穿花底屐,捐书聊著头上巾。
老夫踽踽只白眼,烂蕊细细徒青春。
凭仗石槽三昧水,浴兹从昔无垢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鸟声:指鸟儿的鸣叫声。微行:独自轻快地行走。
嗔:责怪,不满。
花底屐:木屐下有花纹,形容走在花丛中。
捐书:随意丢弃书籍。
头上巾:头巾,这里指书卷。
踽踽:孤独的样子。
烂蕊:凋零的花朵。
徒:白白地,徒然。
石槽三昧水:石槽中的圣水,可能象征洗涤心灵的泉水。
无垢人:没有污垢的人,比喻心境纯净。
翻译
鸟鸣声已经迎接百五节气,独自漫步在野外小径,无人再会责怪。散步时特意穿上木屐,穿过花丛,随手把书卷顶在头上当作头巾。
我这老者孤独前行,唯有冷眼看待世事,花朵虽美,也只是徒然度过青春。
倚仗着石槽中的圣水,洗去往日尘垢,从此我如同一个洁净无暇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则礼的作品,名为《由刁园步至因胜求浴》。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一个春日里漫步于野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诗中的“鸟声已迎一百五”表达了春天鸟鸣啁啾的景象,而“野径微行谁复嗔”则描绘出诗人独自一人在小道上缓缓行走,没有人迹,显得十分宁静和孤寂。
接下来的两句“放饭要穿花底屐,捐书聊著头上巾”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不仅享受大自然,还乐于从事农业劳动(放饭),同时也喜欢读书写字(捐书)。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了他简朴而充实的生活方式。
“老夫踽踽只白眼,烂蕊细细徒青春”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自称“老夫”,表明他已经年迈,他的眼睛(白眼)可能已经不再锐利,而是沧桑和疲惫的象征。同时,烂蕊细细徒青春表现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留恋。
最后两句“凭仗石槽三昧水,浴兹从昔无垢人”描写了诗人在清澈的溪水中沐浴的情景。这里的“三昧水”指的是宁静而深邃的水,而“浴兹从昔无垢人”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洗礼来净化心灵,成为一个纯洁无瑕的人。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和个人生活态度的展现,传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内心宁静与清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