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斋有单禘,灵药为朝茹
出处:《晓坐西斋》
唐 · 韦应物
鼕鼕城鼓动,稍稍林鸦去。
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
寝斋有单禘,灵药为朝茹。
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
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
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
寝斋有单禘,灵药为朝茹。
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
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鼕鼕:形容鼓声沉重、连续不断。稍稍:渐渐,逐渐。
林鸦:树林中的乌鸦。
柳意:柳树发芽,象征春天的到来。
岩光:岩石反射的光线,暗示天亮。
单禘:古代祭祀的一种,此处指独自在寝室进行的简单祭祀。
灵药:指有益健康的草药或具有神秘疗效的药物。
盥漱:洗脸漱口。
忻:欢喜,愉快。
景清:景色清新,指早晨的空气。
焚香:烧香,常用于祭祀或冥想。
澄神虑:使心灵平静,清除杂念。
公门:指官府或公务的场所。
常事:日常事务。
道心:修道的决心或信仰。
宁易处:不容易改变或动摇。
翻译
冬冬的城楼鼓声震动,乌鸦渐渐离开树林。柳树展现出浓浓的春意,山岩上的光线预示着天已破晓。
寝室里独自祭祀,清晨服用灵药成为日常。
洗漱后欣享清新的晨光,焚烧香料以澄清思绪。
公务如常进行,修道之心岂能轻易改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静谧景象,诗人坐在西斋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开篇“鼕鼕城鼓动”表明时间已经到达日出前的准备阶段,城市的生活即将开始,但在这之前一切仍旧沉浸于夜的平静。紧接着,“稍稍林鸦去”则描绘了夜行者渐渐离去的场景,加深了早晨的寂静感。
“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柳树在春天的生机勃发中显得有些无力,而远处山石上的光辉则已经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这里,“柳意”指的是柳树柔弱的姿态,“岩光已知曙”则是对晨光初照的描写,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日出前的微妙变化。
“寝斋有单禘,灵药为朝茹”表明诗人在静谧的西斋中进行着修身养性的活动。单禘可能指的是一种简单的床褥或坐垫,而灵药则是修行者常用来比喻心灵滋润之物。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物品,表达了他对内在修养的追求。
“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晨间礼仪。盥漱,即洗脸和漱口,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诗人通过这两个动作来净化身心。而焚香则是一种宗教或道德修养中的行为,用以澄清思虑,使精神得到升华。
“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与道德之间平衡的思考。公门指的是官府大门,即处理公务的地方,而道心则是修行者的内在追求。这两句意味着诗人认为在繁忙的公务之外,保持一颗宁静而专注的心灵并不困难。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古代文人的闲适生活,以及他们对于内心修养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