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本末弱,厄运逢瞒奴
出处:《大衍易吟四十首 其二十五》
宋末元初 · 方回
大过本末弱,厄运逢瞒奴。
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
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
注释
大过:形容根基或处境非常不利。本末:事物的根本和枝末,比喻基础和整体。
弱:脆弱,不稳固。
厄运:不幸的命运,灾难。
逢:遇到。
瞒奴:指命运的捉弄者,困境中的压迫者。
文举:指东汉名士孔融,以其直言敢言而知名,这里可能象征直言进谏的人。
有死耳:意思是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可走,形容处境极其艰难。
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田园著称,这里可能暗示选择退隐。
其:表示推测或疑问,大概。
归乎:回归,归隐。
翻译
原本根基薄弱,不幸遭遇困厄之奴。像文举那样只有死亡的选择,渊明大概会选择归隐吧。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大衍易吟四十首》中的第二十五首。诗人通过这四句话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大过本末弱”,这里的大过指的是《周易》中的一种不吉之卦,象征着事物发展到极点而开始走向衰败。"本末"指的是事情的根本和终结,而"弱"则表明力量的不足。这句诗意在说明当前时局已经到了极其衰弱的地步。
“厄运逢瞒奴”,"厄运"指的是不顺利的命运或者说是灾难连连,"逢"字意味着遭遇,而"瞒奴"则是一个形容词,意指蒙蔽或无知。这句诗表达了个人在逆境中的迷茫和无助。
“文举有死耳”,"文举"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某种文化精神的象征。"有死耳"意味着面对死亡,这里可能暗示着在困境中,维护自己的信念与尊严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是必要的。
“渊明其归乎”,这里的"渊明"形容深远而又明智,"其归"则是指最终的归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寻觅和期待,无论遭遇多少困难,最终都要找到自己的归属。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易经卦象和生死哲思,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