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昔日能先见,雷焕当时岂浪传
出处:《咏龙泉剑赠张龙泉大尹》
明 · 张弼
拜命南来路七千,深山狠石试□泉。
张华昔日能先见,雷焕当时岂浪传。
丰狱旧埋光射斗,延平变去浪掀天。
如今莫作蟠泥计,多少苍生望沛肰。
张华昔日能先见,雷焕当时岂浪传。
丰狱旧埋光射斗,延平变去浪掀天。
如今莫作蟠泥计,多少苍生望沛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的《咏龙泉剑赠张龙泉大尹》,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龙泉剑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首句“拜命南来路七千”,描绘了诗人从北方出发,历经长途跋涉,来到南方的情景,隐含着对龙泉剑来历的追溯和对剑之珍贵的感慨。接着,“深山狠石试□泉”一句,巧妙地运用了留白的手法,让人联想到在险峻的深山中,经过恶劣环境的考验,剑的品质得到了真正的验证。
“张华昔日能先见,雷焕当时岂浪传。”这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提到张华和雷焕两位与龙泉剑相关的名人,表达了诗人对龙泉剑历史地位的认可和对其独特价值的推崇。张华和雷焕的故事,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暗示了龙泉剑的非凡之处。
“丰狱旧埋光射斗,延平变去浪掀天。”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龙泉剑的神奇力量,它曾被埋藏于丰狱之中,却光芒四射,直射北斗;在延平之地,其威力巨大,甚至能够掀起滔天巨浪。这些夸张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龙泉剑的神威。
最后,“如今莫作蟠泥计,多少苍生望沛肰。”诗人在此发出呼吁,希望人们不要轻视或忽视龙泉剑的价值,因为它是许多百姓所期待和依赖的。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龙泉剑的重视,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泉剑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剑的非凡品质和历史地位,也蕴含了诗人对于社会正义和民众福祉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