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
出处:《舟至焦山》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惊涛起东海,千里雪山来。
飞楫过天堑,狂歌把玉杯。
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
草草齐梁代,兴亡总可哀。
飞楫过天堑,狂歌把玉杯。
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
草草齐梁代,兴亡总可哀。
鉴赏
这首诗《舟至焦山》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舟行至焦山时所见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
首联“惊涛起东海,千里雪山来”,开篇即以壮阔的海景引入,惊涛骇浪在东海翻滚,仿佛千里之外的雪山也化为波涛滚滚而来,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
颔联“飞楫过天堑,狂歌把玉杯”,转而描写舟行之景,船桨如飞,越过难以逾越的天堑,诗人则豪情满怀,举杯狂歌,表达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颈联“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进一步描绘了焦山的神秘与美丽。云雾缭绕的三诏洞,月光从八公台升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共存。
尾联“草草齐梁代,兴亡总可哀”,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历史的兴衰更替,感叹时光荏苒,世事无常,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