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陋巷忧时乐,只向韦编绝处寻
宋 · 朱熹
未必瞿昙有两心,莫将此意搅儒林。
欲知陋巷忧时乐,只向韦编绝处寻。
欲知陋巷忧时乐,只向韦编绝处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名为《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其二)》。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与儒家思想融合的探讨,以及对教育和乐学的倡导。
首句“未必瞿昙有两心”,引用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俗称瞿昙)的名字,暗含对佛教与儒家思想可能存在的分歧或对立的质疑。诗人提出疑问,是否佛教真的存在与儒家思想相悖的两面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于不同哲学体系之间关系的思考。
次句“莫将此意搅儒林”,则表达了诗人对将佛教与儒家思想对立起来的做法持反对态度。他认为不应该让这种对立的观点扰乱儒家学术界的和谐,强调了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后两句“欲知陋巷忧时乐,只向韦编绝处寻”,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借用孔子在陋巷中的生活情境,表达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快乐与满足。这里的“韦编”指的是编连竹简的皮绳,常用来比喻书籍,暗示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经典,可以找到超越表面纷扰的精神慰藉。同时,“绝处”一词,既指书籍的深处,也象征着在复杂世界中的困境,强调了在困难时刻寻求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朱熹对于不同文化与思想融合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教育和自我提升的重视。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同观点时保持理性思考,同时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以求得心灵的平静与智慧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