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园林趋觐回,朱门静掩不轻开
出处:《仁明斋咏怀》
清 · 胤禛
忆昔园林趋觐回,朱门静掩不轻开。
怡情看竹邀僧话,余事移松傍水栽。
勤政原因涵养到,任劳却自静功来。
万机日日如丝绪,勉竭心思手自裁。
怡情看竹邀僧话,余事移松傍水栽。
勤政原因涵养到,任劳却自静功来。
万机日日如丝绪,勉竭心思手自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胤禛在仁明斋中的生活与心境,展现了其勤于政务、修身养性的一面。首句“忆昔园林趋觐回”,回忆往昔在园林中迎接君王归来的情景,暗示了诗人曾经的荣华与权力。接着,“朱门静掩不轻开”一句,以静谧的朱红色大门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干扰的淡然态度。
“怡情看竹邀僧话,余事移松傍水栽”描绘了诗人闲暇时的雅致生活,通过观赏竹林、邀请僧人交谈以及移栽松树靠近水面,展现出其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禅意生活的追求。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也反映了其希望在繁忙政务之余,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勤政原因涵养到,任劳却自静功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政务的态度,即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修养,达到处理政务时的从容不迫。这里的“涵养”不仅指个人品德的培养,也包括知识与智慧的积累,而“静功”则强调了在面对繁杂事务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最后,“万机日日如丝绪,勉竭心思手自裁”表达了诗人面对每日如织的政务时,依然能够尽心尽力、亲力亲为的决心。这句话既体现了其对国家责任的担当,也展示了其作为君主的亲民形象,即亲自参与治理国家,不辞辛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胤禛作为一位帝王,在政务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平衡,以及他对国家与民众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