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
出处:《洛中秋日》
唐 · 许浑
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
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
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
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故国:故乡。官闲:官场清闲。
忆远游:怀念远方游历。
吴僧:吴地的僧人。
秣陵寺:南京的一座寺庙。
楚客:楚地的客人。
洞庭舟:洞庭湖上的船只。
久病:长久生病。
先知雨:早早感知风雨。
长贫:长期贫困。
早觉秋:早早察觉秋天。
壮心:壮志豪情。
伊水:古代河流,今称洛河。
更东流:继续向东流去。
翻译
故乡已无处可归,官场清闲时就怀念远方的游历。在吴地的僧人居住在秣陵寺,而我这个楚地的过客则乘船在洞庭湖上漂泊。
长久生病让我早早感知风雨,长期贫困使我早早察觉到秋天的到来。
我的壮志豪情还能持续多久呢,就像伊水向东流去,无法停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于故国的深切思念与无尽哀愁。"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表明诗人因官职清闲而有余暇回忆起往昔的长途跋涉,但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渴望和无法归去的痛楚。
接下来的"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则是诗人在远游中的景象描绘。吴僧指的是居住在吴地(今江苏一带)的僧侣,而秣陵寺应指的是当时著名的佛教寺庙;而楚客则是来自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旅人,洞庭舟则是在洞庭湖上行驶的小船。这里通过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广泛的游历经历。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悲凉。诗人因长期患病而对天气变化异常敏感,能够预感到即将到来的雨水;同样,由于长时间陷入贫困,诗人对于秋天的到来也格外敏锐。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个人遭遇。
"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则是对青春意气与时光易逝的一种感慨。诗人在自问自己的壮志豪情还剩多少,而伊水(即河南伊河)却依旧向东流去,这不仅象征着时间的不可挽回,也暗示了个人抱负与世事无常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自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而又无法真正逃离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