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辱倾倒,相与尽情亲
出处:《呈陈深父二首 其二》
宋 · 赵蕃
役役到番国,悠悠谁故人。
僧房半牢落,湖水失清沦。
我岂倚楼赵,君真惊座陈。
何为辱倾倒,相与尽情亲。
僧房半牢落,湖水失清沦。
我岂倚楼赵,君真惊座陈。
何为辱倾倒,相与尽情亲。
注释
役役:形容辛劳奔波。番国:异国他乡。
悠悠:长久。
故人:旧友。
僧房:寺庙。
牢落:破败、荒凉。
湖水:湖面。
清沦:清澈。
倚楼赵:赵氏人物,可能指赵州桥或赵飞燕等有倚楼远望典故的人。
惊座陈:陈氏人物,可能指陈平或陈寿等能引起惊叹的人物。
辱:屈辱。
倾倒:倾慕、佩服。
尽情亲:尽情亲近。
翻译
辛劳地远赴异国他乡,长久以来谁还是旧友。寺庙破败无人问津,湖水不再清澈如镜。
我岂能像赵氏倚楼望远,你却如同陈氏般令人惊讶。
为何要受此屈辱,让我们尽情亲近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写给友人陈深父的第二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聚时光的怀念。"役役到番国,悠悠谁故人"描绘了诗人远行他乡,感叹身边旧友稀少,流露出孤独之感。"僧房半牢落,湖水失清沦"则借景抒情,暗示了环境的荒凉和心境的落寞。
"我岂倚楼赵,君真惊座陈"运用典故,以赵倚楼自比,表达对陈深父的敬仰,而"惊座陈"则形容陈深父的影响力之大。最后两句"何为辱倾倒,相与尽情亲"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希望与陈深父能尽情亲近,忘却世俗的礼节,展现出深厚的情感纽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旅途的孤寂和对故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