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三十载,屡将荣遇辞
出处:《挽范苇斋》
明 · 郑文康
苇斋奇男子,可望不可羁。
平生负孝义,断断无乖离。
壮年事文艺,出入黄金闺。
供奉三十载,屡将荣遇辞。
建安最许可,东里尤相知。
萧然一儒冠,朝野瞻容仪。
直道老弥坚,清节贫弗移。
皓皓方寸地,殷勤付佳儿。
念兹不可作,泪洒坟前碑。
平生负孝义,断断无乖离。
壮年事文艺,出入黄金闺。
供奉三十载,屡将荣遇辞。
建安最许可,东里尤相知。
萧然一儒冠,朝野瞻容仪。
直道老弥坚,清节贫弗移。
皓皓方寸地,殷勤付佳儿。
念兹不可作,泪洒坟前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文康对范苇斋的挽诗,通过对范苇斋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
首句“苇斋奇男子”,直接点出范苇斋的独特之处,暗示其非同寻常的人生。接着“可望不可羁”则表达了对范苇斋人格魅力的赞美,既令人仰望又难以驾驭,展现出其个性的独立与独特。
“平生负孝义,断断无乖离”赞扬了范苇斋一生秉持孝顺与正义,行事公正,没有违背原则的行为,体现了其道德品质的高洁。
“壮年事文艺,出入黄金闺”描述了范苇斋在壮年时期致力于文学艺术,出入于贵族之家,不仅展现了其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暗示了其社会地位的显赫。
“供奉三十载,屡将荣遇辞”表明范苇斋在宫廷供职长达三十年之久,却多次拒绝升迁的机会,显示出其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高尚情操。
“建安最许可,东里尤相知”提到范苇斋在建安地区受到高度认可,在东里更是有着深厚的友谊,进一步凸显了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人缘。
“萧然一儒冠,朝野瞻容仪”描绘了范苇斋作为儒者的形象,其风度翩翩,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对其容貌举止充满敬仰。
“直道老弥坚,清节贫弗移”赞扬了范苇斋即使到了老年,依然坚持正直之道,即便生活贫困也不改变其高洁的节操,体现了其人格的坚韧不拔。
“皓皓方寸地,殷勤付佳儿”表达了范苇斋内心世界的纯净,以及他对后代子孙的殷切期望和教导。
最后,“念兹不可作,泪洒坟前碑”流露出诗人对范苇斋逝世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范苇斋一生事迹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地刻画了范苇斋的一生,不仅赞美了他的品德与才华,也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