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欲筑居室,插秧仍灌园
出处:《寄邢和叔》
宋 · 陈师道
昔作梁宋游,幽忧废朝昏。
闭门无往还,不厌儿女喧。
隔墙闻剥啄,暮夜谁扣门。
知是邢夫子,低回过高轩。
愿为布衣交,不顾年德尊。
匆匆立谈罢,又见东南奔。
江湖多病后,仅免饷鱼鼋。
久废数行书,因人问寒暄。
但爱孤山西,松筠数家村。
便欲筑居室,插秧仍灌园。
生前不自爱,身后何足论。
草玄笑扬雄,赞易悲虞翻。
文章徒自苦,纸笔莫更存。
却寻南郭老,隐几学忘言。
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
苇间见渔父,谁识王公孙。
闭门无往还,不厌儿女喧。
隔墙闻剥啄,暮夜谁扣门。
知是邢夫子,低回过高轩。
愿为布衣交,不顾年德尊。
匆匆立谈罢,又见东南奔。
江湖多病后,仅免饷鱼鼋。
久废数行书,因人问寒暄。
但爱孤山西,松筠数家村。
便欲筑居室,插秧仍灌园。
生前不自爱,身后何足论。
草玄笑扬雄,赞易悲虞翻。
文章徒自苦,纸笔莫更存。
却寻南郭老,隐几学忘言。
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
苇间见渔父,谁识王公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幽忧:深深的忧虑。闭门:关门不出。
剥啄:敲门声。
邢夫子:可能是对某位朋友或熟人的尊称。
布衣交:平民朋友。
东南奔:向东南方向离去。
饷:供给食物。
寒暄:闲聊,问候。
孤山:指某座孤独的山。
松筠:松树和竹子,象征高洁。
草玄:扬雄所著《太玄经》。
赞易:虞翻对《周易》的研究和解读。
忘言:不说话,达到无言的境界。
渔父:渔翁,隐士象征。
翻译
昔日漫游梁宋之地,心中忧虑使我日夜不得安宁。我闭门不出,与外界断绝往来,不厌烦家中小孩的吵闹。
夜晚听见墙外敲门声,是谁在深夜来访?
得知是邢夫子,他谦恭地来到高大的车门前。
我希望能成为普通朋友,不拘泥于身份和年龄的差异。
短暂交谈后,他又匆匆离去,向东南方向而去。
经历江湖疾病后,我只求能免于饥饿,得到些鱼鳖。
长久未提笔写字,今日因人来访,才聊起日常琐事。
我独爱孤山的西边,那有松竹环绕的村庄。
我甚至想在那里建屋,一边插秧一边灌溉。
生前未能好好珍惜自己,死后的事又何必在意。
想起扬雄写《太玄》,虞翻为《易》而悲伤,不禁苦笑。
写作只会让我痛苦,还是不要再留纸笔了。
我打算去找南郭老者,学他那样静坐无言。
将来若再做官出行,可能会误入这如桃花源般的隐居之地。
在芦苇丛中遇见渔父,又有谁能认出我是王公之后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寄邢和叔》。诗中表达了诗人过去在梁宋游历时的幽居生活,因心情抑郁而疏于交际,但对朋友邢和叔的到来感到欣喜。他们虽地位悬殊,但希望能保持朴素的友情,不拘泥于身份高低。诗人提到自己身体多病,生活简朴,只想在山林间过着耕读生活,不求名利。他以扬雄、虞翻自比,感叹文章虽苦,但仍坚持写作。最后,诗人表示希望像陶渊明那样归隐,不问世事,甚至担心自己将来如游客般误入桃花源,被人误解身份。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