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歧途堪洒泪,到来容鬓各惊看
出处:《周昆彦夜集》
明 · 邓云霄
吴歌子夜劝君欢,秋老黄花尚未残。
别后歧途堪洒泪,到来容鬓各惊看。
微官转觉潘安拙,失意犹怜范叔寒。
词赋长杨谁得似,未应招隐问渔竿。
别后歧途堪洒泪,到来容鬓各惊看。
微官转觉潘安拙,失意犹怜范叔寒。
词赋长杨谁得似,未应招隐问渔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周昆彦夜间的聚会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聚会中人物的复杂情感与命运的起伏。
首句“吴歌子夜劝君欢”,以吴地的夜晚歌声,邀请众人欢聚一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热烈的氛围。接着,“秋老黄花尚未残”一句,既点明了季节的更迭,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黄花虽已老去但仍未凋零,象征着聚会中人虽经历岁月的洗礼,但情谊依旧。
“别后歧途堪洒泪,到来容鬓各惊看。”这两句通过对比离别时的伤感与重逢时的惊喜,表达了聚会中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相聚的珍惜。离别后的道路充满未知,重逢时却发现彼此已非昨日之容颜,这种时间的无情与友情的珍贵形成鲜明对比。
“微官转觉潘安拙,失意犹怜范叔寒。”这里运用了典故,将聚会中的某人比作潘安(西晋文学家),虽然身居微官,却感到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施展,如同潘安一样;同时,又以范叔(汉代官员)自比,即使失意,仍能体谅他人,显示出聚会中人的谦逊与善良。
“词赋长杨谁得似,未应招隐问渔竿。”最后两句,以长杨(汉代宫殿名)比喻聚会的盛况,暗示聚会中才子云集,文采飞扬,无人能及;同时,通过“招隐”(引退归隐之意)与“问渔竿”(询问垂钓之人)的对比,表达了聚会不仅是对过往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可能的选择与思考,既是对当前生活的享受,也是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聚会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命运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的特色,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友情、才华与未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