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梵行毗沙为外护,法筵灵曜得重开全文

梵行毗沙为外护,法筵灵曜得重开

宋 · 王安石
道人传业自天台,千里翛然赴感来。
梵行毗沙为外护,法筵灵曜得重开
已能为我迂神足,便可随方长圣胎。
肯顾北山如慧约,与公西崦斸莓苔。

拼音版原文

dàorénchuántiāntáiqiānxiāorángǎnlái

fànxíngshāwèiwàiyánlíngyàozhòngkāi

néngwèishén便biànsuífāngchángshèngtāi

kěnběishānhuìyuēgōng西yānzhúméitái

注释

道人:指修行的道士。
天台:天台山,著名的佛教圣地。
翛然:超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梵行:佛教中的清净行为。
毗沙:可能指的是护法神或护持佛法的人。
法筵:佛法讲堂。
灵曜:神圣的光辉。
神足:佛教中指神通。
圣胎:佛法中的智慧种子。
北山:泛指北方的山。
慧约:智慧的约定或承诺。
斸莓苔:挖莓苔,象征修行或共事。

翻译

道士传承佛法从天台而来,心无挂碍千里迢迢前来感应。
以梵行和毗沙作为外在的保护,佛法讲堂因他的到来而重新焕发灵光。
他已经能为我施展神通,让佛法种子在各地茁壮成长。
他若能如慧约般眷顾北山,愿与我在西崦共同种植莓苔。

鉴赏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朝创作的,题目为《荣上人遽欲归以诗留之》。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期望重逢之情。

"道人传业自天台,千里翛然赴感来。"

这里的“道人”指的是修道的人,他们在天台山传承自己的道业。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道人从远方赶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崇敬之情。

"梵行毗沙为外护,法筵灵曜得重开。"

“梵行”可能指的是佛教的修行,“毗沙”则是佛教术语,意指清净或远离污染。这两句表达了道人通过修行来保护自己,并且通过法筵(即坐禅的地方)重开心灵之门。

"已能为我迂神足,便可随方长圣胎。"

这里的“迂神足”可能是指一种修炼方法或状态,意指作者已经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后半句则表达了如果友人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可以随处都能保持心灵的纯净和成长。

"肯顾北山如慧约,与公西崦斸莓苔。"

“北山”在这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象征性的高地,“慧约”则意味着智慧的约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能够像对待北山一样,带着智慧和谨慎去做事情,并且愿意与友人共同在西边的小路上采摘莓苔(可能指的是某种草药或野生植物),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道人的修行来比喻人与自然、精神世界的和谐相处,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共同修炼之愿。王安石在这里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