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明窗棐几氎巾净,竹炉柏子香云细全文

明窗棐几氎巾净,竹炉柏子香云细

出处:《题水墨罗汉
宋 · 李洪
大士神通超一切,果成道备栖觉地。
庞眉山立孰写真,水墨良因作游戏。
明窗棐几氎巾净,竹炉柏子香云细
绦绳乍解目增明,短幅溪藤联数纸。
当年意匠寄高远,惨澹风云生眼底。
穹岩怪石随步奇,岳鬼蛮奴凛生意。
僧繇未貌锦幪像,道子曾罢长安市。
手携贝多口忘言,瓶瑩琉璃瞻舍利。
或嘿或语或慈威,亦蹑芒鞋将渡水。
天女献供颜如莲,结习自空花堕袂。
神閒态逸赞莫穷,墨妙笔精足珍秘。
萧然著我岩壑中,雁荡经行恍能识。
诗成倒挽两龙湫,不用韩公为画记。

注释

神通:超自然的能力。
觉地:佛教中指觉悟者的境界。
庞眉:形容大士的庄严容貌。
水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用水墨表现。
贝多:梵文Bhadra的音译,指贝叶经。
舍利:佛教中高僧死后留下的骨灰或牙齿等圣物。
芒鞋:草鞋,象征简朴生活。
天女:佛教中的仙女形象。
结习:佛教中指累积的习气和执着。
墨妙:书法或绘画技艺的美妙。
雁荡: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翻译

大士的神通超越一切,修行成果成就道业,栖息在觉悟之地。
谁描绘了那山中大士的真容,以水墨游戏的方式展现。
明亮的窗户、洁净的棐木几案和薄巾,竹炉烧着柏子,香气如云般细腻。
解开腰带,目光更加明亮,短小的溪藤纸上书写着深意。
当年的创作构思深远,风云惨淡的景象映入眼帘。
奇峰怪石随着脚步变化,山鬼蛮奴的神情生动起来。
吴道子未完成的佛像,张僧繇曾在长安市上停笔。
手持贝叶,口中无言,只凝视着瓶中的琉璃舍利。
有时沉默,有时低语,有时慈悲威严,踏着草鞋过河。
天女献上的供品如莲花般纯净,解脱的习气如空花飘落。
神态悠闲,举止超脱,赞美无法穷尽,墨迹与笔法都是珍贵的艺术。
我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在,仿佛在雁荡山间行走,能感知其中的意境。
诗歌完成后,我倒映在两龙湫中,无需韩愈来绘画记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大士在山中修行的景象,大士神通广大,已经达到道果完备的地步,可以栖息于觉悟之地。庞眉山前,有真实的写真展现,而水墨画作则是大士游戏般的创作。明净的窗棂和几案上摆放着绢巾,竹炉中柏子散发出的香气细微而清新。

诗中的“绦绳乍解目增明”可能是在描写大士通过冥想或修行使心灵变得更加澄明。随后的“短幅溪藤联数纸”则是大士在山中以简约的方式创作艺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捕捉。

接下来的几句“当年意匠寄高远,惨澹风云生眼底。穹岩怪石随步奇,岳鬼蛮奴凛生意。”展现了大士对高远境界的追求,以及他在山中与自然元素相处时所感受到的奇异景象和心灵体验。

“僧繇未貌锦幪像,道子曾罢长安市”可能是在提及某种精神修养或艺术创作的传承。“手携贝多口忘言,瓶莹琉璃瞻舍利”则是大士手持法宝,不再挂念世间之言,而专注于观赏琉璃色的舍利。

“或嘿或语或慈威,亦蹑芒鞋将渡水”描绘了大士在山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他的行为举止既有温柔也有威严,甚至准备穿上芒鞋越过溪流。

“天女献供颜如莲,结习自空花堕袂”是对一位天女形象的描绘,她美丽如莲花,并且她的服饰在空中飘扬,如同花瓣一般。

“神閒态逸赞莫穷,墨妙笔精足珍秘”表达了大士对于艺术创作的态度,他的作品既有超脱世俗的韵味,也充满了无尽的奥秘和深邃的技巧。

最后,“萧然著我岩壑中,雁荡经行恍能识”显示了诗人自己的感受,他在山中漫步,对大士的修为和艺术创作感到既迷惘又难以捉摸。而“诗成倒挽两龙湫,不用韩公为画记”则是说这首诗完成后,如同两条龙在空中盘旋,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无需再用传统的方式来解读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