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夜为人,幽宫尽婚婿
出处:《治冢二首》
明 · 徐渭
明器夜为人,幽宫尽婚婿。
此事容有之,要非是常纪。
尝闻掘冢徒,自言习见鬼。
齿骨满百年,比次作泥委。
水银筑长河,鱼膏灯玉几。
苦作沙丘仪,未免劫时毁。
客有明月珠,一夕失所在。
黄金饰椟箱,洵美亦何济。
此事容有之,要非是常纪。
尝闻掘冢徒,自言习见鬼。
齿骨满百年,比次作泥委。
水银筑长河,鱼膏灯玉几。
苦作沙丘仪,未免劫时毁。
客有明月珠,一夕失所在。
黄金饰椟箱,洵美亦何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徐渭所作的《治冢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墓葬中的陪葬品和死亡后的境遇。他首先指出,墓中的明器本为死者陪葬,象征着他们在阴间的婚姻伴侣,但这并非常态,而是特定的文化习俗。接着,诗人提到盗墓者对古墓的挖掘,他们自认为见惯了鬼魅,但即使是百年古尸,最终也会化为尘土。诗人还描绘了墓中的奢华装饰,如用水银制作的长河和鱼膏制成的灯具,以及精美的玉几,这些都如同沙丘上的仪仗,难以抵挡时间的摧毁。
最后,诗人借“明月珠”的丢失,表达了对世间珍宝易逝的感慨。即使有黄金装饰的精美盒子,也无法阻止失去的悲剧。整首诗寓言深刻,揭示了生死无常和物质财富的虚幻,体现了徐渭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