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自钩帘通野色,时因酌酒见元机
宋 · 郑刚中
茅屋三间昼掩扉,遮藏足得讼前非。
雨馀燕踏竹梢下,风动蝶随花片飞。
闲自钩帘通野色,时因酌酒见元机。
思乡化作身千亿,底事柳侯深念归。
雨馀燕踏竹梢下,风动蝶随花片飞。
闲自钩帘通野色,时因酌酒见元机。
思乡化作身千亿,底事柳侯深念归。
注释
茅屋:简陋的小屋。昼掩扉:白天关门。
足得:足够。
讼:诉讼,纷争。
燕:燕子。
竹梢:竹子的顶端。
蝶:蝴蝶。
钩帘:拉起窗帘。
野色:野外的景色。
酌酒:饮酒。
元机:生活的本质,真谛。
化作:化为。
柳侯:指柳宗元,古代文人。
翻译
白天时,简陋的三间茅屋紧闭着门扉,足以遮掩之前的纷争是非。雨后,燕子轻盈地落在竹梢上,微风吹过,蝴蝶随着落花飞舞。
我悠闲地放下窗帘,让野外的景色自由进入,偶尔借酒消愁,洞察生活的真谛。
思乡之情化作无数身影,为何柳侯如此深切地怀念归乡?
鉴赏
这首宋诗《读柳子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之句有感》是郑刚中的作品,通过对柳宗元诗句的解读和想象,诗人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茅屋三间昼掩扉”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寓居简陋却心境安然。第二句“遮藏足得讼前非”暗含对世事纷扰的超脱,表示诗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遗忘过去的不快。
接下来的两句“雨馀燕踏竹梢下,风动蝶随花片飞”,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寓言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人“闲自钩帘通野色,时因酌酒见元机”进一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真谛的领悟。
最后两句“思乡化作身千亿,底事柳侯深念归”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升华,想象自己化身千万,散布于峰头,遥望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排遣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