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出处:《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 其三》
宋 · 夏竦
昭公详汉律,求比礼三千。
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
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
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
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
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注释
昭公:古代君主名。详:详细研究。
汉律:汉代的法律。
比:比较,匹配。
礼三千:指古代众多的礼仪规定。
刻敝:繁琐苛刻。
深文:过于严苛的法律条文。
息:废除,停止。
宽平:宽容公平。
芳猷:美好的政策或计划。
宣:宣扬。
辅弼:辅助和辅佐者,指大臣。
馀庆:遗留的福泽。
茂:繁盛,旺盛。
忠贤:忠诚且贤能的人。
验:验证,应验。
来嘉瑞:未来的吉祥之事。
仁矜:仁慈而自省。
理最先:优先遵循道理,以仁为先。
翻译
昭公详细研究汉代法律,寻求与礼仪相匹配的三千条法规。他废除繁琐苛刻的法律条文,推行宽容公平的法制,以实现全面的德政。
美好的政策宣扬辅佐原则,遗留的福泽使忠诚贤良之人得以繁盛。
未来的好兆头即将显现,他的仁爱优先于一切道理的实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夏竦所作的《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系列中的第三首。诗人通过对昭公详究汉律,与礼仪相比较的描述,赞扬了昭公对于法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礼制的尊重。他指出昭公废除了过于严苛的法律条文,推行宽平的法制,这体现了他的治理智慧和道德全面性。接着,诗人称赞昭公的政策有助于辅佐明君,也使得忠诚贤良之士得以彰显。最后,诗人预言昭公的仁政将会带来未来的吉祥和福祉,强调了仁爱在社会治理中的首要地位。
整首诗以历史人物昭公为例,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公正、仁政的理想追求,以及对礼法和谐的崇尚,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儒家伦理的深入思考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