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及但知常爱日,生还谁谓不逢辰
出处:《韩寅仲以诗见寿对使走笔用来韵赋谢》
明 · 张萱
年来习静欲韬真,却笑婆娑两鬓新。
齿及但知常爱日,生还谁谓不逢辰。
休从镜里怜衰态,且向尊前数旧人。
此日因君恋松竹,肯随桃李复争春。
齿及但知常爱日,生还谁谓不逢辰。
休从镜里怜衰态,且向尊前数旧人。
此日因君恋松竹,肯随桃李复争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为回应友人韩寅仲祝寿之诗而作。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年来习静欲韬真,却笑婆娑两鬓新。”诗人自述近年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隐逸,面对岁月在鬓角留下的痕迹,他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
颔联“齿及但知常爱日,生还谁谓不逢辰。”诗人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认为即使到了老年,也应保持对每一天的热爱和感激,不会因为年龄而感叹时光匆匆,错过生命中的美好时刻。
颈联“休从镜里怜衰态,且向尊前数旧人。”劝诫人们不要过于在意镜中衰老的形象,而应该在酒宴上与老友相聚,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享受友情带来的温暖与快乐。
尾联“此日因君恋松竹,肯随桃李复争春。”诗人借景抒情,以松竹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桃李则代表了短暂易逝的美好。他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愿意与好友一同欣赏四季之美,而不愿像桃李那样追逐短暂的春天,暗示了他对长久友谊的向往和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