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秃节谁留苏武窖,名流几上李陵台?宾鸿独解朝宗义,依旧随阳渡海来全文

秃节谁留苏武窖,名流几上李陵台?宾鸿独解朝宗义,依旧随阳渡海来

出处:《冬怀八首
明 · 张煌言
故国玄阴冱未开,萧条景物总堪哀!龙蛇蛰后天方屈,草本凋残地亦灾。
秃节谁留苏武窖,名流几上李陵台?宾鸿独解朝宗义,依旧随阳渡海来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煌言的《冬怀八首(其一)》描绘了冬季严寒且萧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哀叹。首句“故国玄阴冱未开”以“玄阴”形容冬日阴霾未散,展现了天气的寒冷和沉闷;“萧条景物总堪哀”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伤,景物的凄凉也反映出他的心境。

接下来,“龙蛇蛰后天方屈”借龙蛇冬眠比喻时局的困顿,暗示国家如同蛰伏的生物,等待春天的到来;“草本凋残地亦灾”进一步描绘了大地的荒芜,连草木都遭受了寒冬的摧残,象征着社会的凋敝。

“秃节谁留苏武窖,名流几上李陵台?”诗人以苏武和李陵的历史典故,表达对忠诚与背叛的思考,暗示自己虽身处逆境,但坚守气节的决心。“秃节”暗指自己清白的节操,“苏武窖”象征坚贞不屈的精神,“名流几上李陵台”则寓言那些背离道义的人。

尾联“宾鸿独解朝宗义,依旧随阳渡海来”以大雁南飞的形象,寓意自己如鸿雁一般,虽然孤独,却坚守归朝的信念,决心追随光明,无论路途多么艰难,也要跨越大海回到故土。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志向和坚韧的民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