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
宋 · 苏轼
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
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缬纹。
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
凭君遍绕湖边寺,涨绿晴来已十分。
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缬纹。
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
凭君遍绕湖边寺,涨绿晴来已十分。
注释
无人:没有别人。子云:指汉代学者扬雄,这里借代文人墨客。
掩关:关闭房门。
客书裙:堆积的书籍。
歌喉:歌声。
珠贯:比喻歌声流畅连贯。
缬纹:酒后的红晕,也指皱纹。
僧侣:出家人。
香火社:烧香拜佛的团体。
鹳鹅军:比喻诗人的群体。
凭君:请你。
涨绿:湖水因雨后水量增加而变绿。
十分:极点,形容湖光之美。
翻译
无人陪伴我带着酒拜访子云,白天关门静卧在书堆旁。歌声不再如串珠般悦耳,醉酒后脸颊为何浮现红晕。
僧人暂且加入香火之会,诗坛上我要集结诗人们的队伍。
请你环绕湖边的寺庙一周,满眼翠绿在晴天里显得分外浓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句,由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开篇“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表达了诗人独自携带美酒,悠然过日子的情景,其中“子云”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或是某种境界,而“掩关昼卧客书裙”则描写了一个宁静安详的午休图景,似乎诗人在这个时候也在沉思着什么。
接下来的“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缬纹”则表现出诗人对音乐与美酒的享受,以及可能因为某种情感而导致的脸上有了皱纹。这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
“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与僧侣共享清修生活的画面。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而“诗坛欲敛鹳鹅军”可能暗示着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想要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再锋芒毕露。
最后,“凭君遍绕湖边寺,涨绿晴来已十分”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诗人似乎在享受着湖光山色带来的宁静与满足,而“涨绿”则可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他内心深处对超脱红尘的向往。同时,这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他们对清净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