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心终是西施好,里妇何缘辄效颦
出处:《临山谷帖不似》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曾草华清妙入神,涪翁以后更无人。
捧心终是西施好,里妇何缘辄效颦。
捧心终是西施好,里妇何缘辄效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曾:曾经。草:创作。
华清:华清宫(古代皇家园林)。
妙:出色。
入神:达到极高水平。
涪翁:指宋代诗人黄庭坚。
更无:再没有。
人:人能比得上。
捧心:古代女子常用以表达愁苦或娇羞的样子。
终是:终究是。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其美貌著称。
好:极好,最佳。
里妇:乡间妇女。
何缘:怎么会有缘由。
辄:就。
效颦:模仿皱眉,典故源自西施皱眉,后泛指模仿他人。
翻译
她的才华在华清宫中出类拔萃,无人能及涪翁之后。即使是捧心蹙眉的表情,也唯有西施能做到最好,乡村妇女怎能轻易模仿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文圭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评价,特别是对山谷体(黄庭坚书风)的赞誉。"曾草华清妙入神"一句,赞赏山谷的草书风格清新脱俗,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涪翁以后更无人",将山谷的地位提升到无人能及的高度,暗示他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美女西施为喻,指出山谷的书法之美犹如西施的天生丽质,是其他女性无法模仿的。"捧心终是西施好",意指只有西施那种自然的美才最动人,而山谷的书法也是如此,无需刻意模仿,自然流露出高雅之气。"里妇何缘辄效颦",则批评了那些试图模仿却不得其精髓的后人,暗示他们模仿山谷的风格往往显得生硬和不自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山谷书法的高度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后人盲目模仿的批评,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