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自越趋儒林,由吴两江渡全文

自越趋儒林,由吴两江渡

宋 · 黄裳
自越趋儒林,由吴两江渡
四年如退之,疏慵傲名数。
西风今又来,庭柯泣珠露。
荣枯几番新,閒日常自度。
誓为天汉游,捣药看玉兔。
逆行非吾心,焉用忧日暮。
典籍犹可捐,宁雕子云赋。
万事归自然,所得先去故。
洒落桐庐君,高源欲东赴。
外物非所谋,此学良足据。
但以中致虚,元气腹当饫。
壮怀感暮秋,群动还太素。
宋玉悲何为,忘失聊适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的《次舒尧文秋夜有感之韵》。诗中描绘了诗人从越地前往儒林,再由吴地渡过长江,历经四年的时光,如同韩愈般疏懒傲世,不拘于名利。西风再度吹起,庭院中的树木仿佛在哭泣,露珠晶莹。诗人感叹世事无常,荣枯更迭,却能悠然自得地生活。

诗人立下誓言,愿如天汉般遨游,亲手捣药,观看玉兔。他反对逆流而行,不担忧日暮。面对典籍,他愿意放弃,不愿雕琢如扬雄般的辞赋。他认为万事皆应顺其自然,得到的应当先去除旧有的事物。诗人洒脱地生活在桐庐,计划向东奔赴高源。外物并非他所追求,这样的学问足以支撑他的生活。他以内心达到空虚为宗旨,认为元气充盈的腹部应当满足。

诗人在感慨暮秋时节万物凋零,群动归于原始状态时,联想到宋玉的悲伤,或许也是在忘却忧虑,适当地放下。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