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扫棠阴,画像或相踵
出处:《送周正孺知东川》
宋 · 苏轼
得郡书生荣,还家昔人重。
而况东西川,千骑许上冢。
里门下车入,父老自惊耸。
端如何武贤,不事长卿宠。
清时养材杰,杞梓方培拥。
未应遗合抱,取用及把拱。
如君尚出麾,顾我宜耕垄。
告归谢先手,求去悔不勇。
岂云慕廉退,实自知衰冗。
为君扫棠阴,画像或相踵。
而况东西川,千骑许上冢。
里门下车入,父老自惊耸。
端如何武贤,不事长卿宠。
清时养材杰,杞梓方培拥。
未应遗合抱,取用及把拱。
如君尚出麾,顾我宜耕垄。
告归谢先手,求去悔不勇。
岂云慕廉退,实自知衰冗。
为君扫棠阴,画像或相踵。
拼音版原文
(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送周正孺知东川》。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的祝愿。
诗中“得郡书生荣,还家昔人重”两句,意味着周正孺考取功名回到家乡,受到了先人遗风的尊崇。这显示出作者对朋友学术成就的赞赏与肯定。
接着,“而况东西川,千骑许上冢”表达了苏轼对周正孺新任职务所在——东川地区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的敬仰。这里的“东西川”指的是四川一带,而“千骑许上冢”则是说周正孺的地位显赫,连古代帝王之墓都可以上去祭祀。
“里门下车入,父老自惊耸”描述了当地百姓对于这位新任官员的尊敬和赞叹。周围的人们对他的到来感到震动和高兴。
“端如何武贤,不事长卿宠”则是在赞扬周正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品德高尚,不图享受长期的荣华。这反映了苏轼对朋友品格的高度评价。
诗中后半部分继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以及自己希望能够早日归来,与朋友共度时光的情感。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谊,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旅途中的相聚与离别的珍惜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