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屏迹同圆月,此夜寒斋共一灯
出处:《客中呈苏元易并示隼儿》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草生堂砌烟皆绿,梅借晴光色自增。
长路随行怜稚子,旅怀同住喜良朋。
十年屏迹同圆月,此夜寒斋共一灯。
西望越云最高处,名山惭愧未能登。
长路随行怜稚子,旅怀同住喜良朋。
十年屏迹同圆月,此夜寒斋共一灯。
西望越云最高处,名山惭愧未能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与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首联“草生堂砌烟皆绿,梅借晴光色自增”以绿草和梅花为意象,渲染出一种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氛围。草木生长,烟雾缭绕,梅花在晴日下更加鲜艳,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颔联“长路随行怜稚子,旅怀同住喜良朋”则转向对人的描写。诗人陪伴着年幼的孩子,虽然旅途劳顿,但能与朋友相聚,心中充满了喜悦。这里既有对孩子的怜爱之情,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人间温情。
颈联“十年屏迹同圆月,此夜寒斋共一灯”进一步深化情感。诗人回忆起过去十年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共享月光之下的温暖。如今,在寒冷的书房里,与友人共守一盏灯火,这份情谊显得尤为珍贵。
尾联“西望越云最高处,名山惭愧未能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亲临名山大川的遗憾。然而,这种遗憾并未冲淡他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眼前美好时刻的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活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