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在天台读道书,春风三月怅离居全文

我在天台读道书,春风三月怅离居

出处:《寄薛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君戴芙蓉冠,几日罗浮返。
芝房白玉童,应笑学仙晚。
我在天台读道书,春风三月怅离居
盈盈一片流花水,欲共琴高驾鲤鱼。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寄薛二(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仙道生活的向往。

首句“君戴芙蓉冠,几日罗浮返”,以“芙蓉冠”这一华美的头饰作为开篇,暗示了友人薛二的风雅与尊贵,同时也预示着他的归途。罗浮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此处借指友人即将返回的地方,隐含着对友人归隐或修行生活的期待。

接着,“芝房白玉童,应笑学仙晚”,通过描绘仙山上的芝草与白玉童子,进一步渲染了仙道世界的纯净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追求仙道生活的赞赏与理解。这里的“笑”字,既是对友人迟来的仙道追求的善意调侃,也暗含了对友人能够找到心灵归宿的欣慰。

后两句“我在天台读道书,春风三月怅离居”,诗人自述在天台山读书,正值春风吹拂的三月,却因友人的离去而感到惆怅。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与道家文化的热爱,以及在面对别离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盈盈一片流花水,欲共琴高驾鲤鱼”,以“流花水”象征着清澈、流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同时,“琴高驾鲤鱼”的典故,源自古代传说中的琴高乘鲤鱼遨游的故事,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仙道生活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