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乞二山,不愿万户侯
出处:《同钱用明用章游白石岩》
宋 · 王十朋
谢公好山水,得郡古东瓯。
造物惜佳境,雅志多不酬。
松萝蔽雁荡,烟霭埋龙湫。
行田经白石,不到仙山头。
寥寥数百年,天付黄冠流。
巍然万仞崖,壁立东南州。
谁将补天手,化出白玉楼。
两龛藏洞府,中有群仙游。
上通尺五天,下接三神洲。
飞泉落岩腰,碧涧鸣山陬。
群峰真培塿,沧海为渠沟。
隘视人间世,万象同蜉蝣。
我家雁山阳,崎岖厌经丘。
翩翩钱公子,呼我寻岩幽。
初惊小雨密,忽扫群阴浮。
杖屦穷巑岏,一洗尘埃眸。
山林有真乐,富贵何足求。
但愿乞二山,不愿万户侯。
造物惜佳境,雅志多不酬。
松萝蔽雁荡,烟霭埋龙湫。
行田经白石,不到仙山头。
寥寥数百年,天付黄冠流。
巍然万仞崖,壁立东南州。
谁将补天手,化出白玉楼。
两龛藏洞府,中有群仙游。
上通尺五天,下接三神洲。
飞泉落岩腰,碧涧鸣山陬。
群峰真培塿,沧海为渠沟。
隘视人间世,万象同蜉蝣。
我家雁山阳,崎岖厌经丘。
翩翩钱公子,呼我寻岩幽。
初惊小雨密,忽扫群阴浮。
杖屦穷巑岏,一洗尘埃眸。
山林有真乐,富贵何足求。
但愿乞二山,不愿万户侯。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题为《同钱用明用章游白石岩》。诗中描绘了谢公对山水的喜爱与未能实现的雅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描述雁荡山、龙湫、白石岩等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谢公好山水,得郡古东瓯”点明了谢公对山水的热爱,他被任命为东瓯地区的太守。接下来,“造物惜佳境,雅志多不酬”表达了自然界的美景虽美,但往往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雅致之志。随后,诗人具体描绘了雁荡山的松树、龙湫的烟雾,以及白石岩的峭壁,展现了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
“寥寥数百年,天付黄冠流”暗示了这些美景历经数百年,最终被道士们所传承和保护。“巍然万仞崖,壁立东南州”进一步强调了白石岩的壮观景象。接着,“谁将补天手,化出白玉楼”运用神话般的想象,将白石岩比作补天之手所创造的白玉楼,增添了神秘色彩。
“两龛藏洞府,中有群仙游”描绘了洞府内群仙游走的情景,充满了奇幻与神秘。而“上通尺五天,下接三神洲”则展示了白石岩的高度与广度,仿佛连接着天上与地下。最后,“飞泉落岩腰,碧涧鸣山陬”以动态的水景和山间溪流的声音,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
“群峰真培塿,沧海为渠沟”通过对比群峰与大海,突出了白石岩的独特地位。而“隘视人间世,万象同蜉蝣”则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短暂与渺小的感慨。诗人最后以“我家雁山阳,崎岖厌经丘。翩翩钱公子,呼我寻岩幽”自述,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并在与钱用明一同游览白石岩后,感受到了山林中的真正乐趣,认为富贵不如山林之乐。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白石岩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