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名无实浪自得,坐此人间多怨雠全文

我名无实浪自得,坐此人间多怨雠

出处:《除名
宋 · 邹浩
前年除名窜新州,今年除名窜昭州。
我名无实浪自得,坐此人间多怨雠
恩深天地贷斧钺,除之又除名不留。
虽然未即听逐便,已觉此身民是俦。
裂冠毁冕散车马,幅巾杖屦西南陬。
行者争道舍争席,所向尔汝纷应酬。
洞山有语久弗契,忽然一笑知来由。
我追我随非我患,那用避如韩伯休。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邹浩在政治上的遭遇与心境。邹浩经历了两次被朝廷除名并流放的事件,从新州到昭州,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也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豁达交织的情绪。

首句“前年除名窜新州,今年除名窜昭州”,简洁明了地描述了诗人连续两年遭受政治打击,被迫流放的境遇。接着,“我名无实浪自得,坐此人间多怨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虚名实则无用的感慨,以及因此招致的民间怨恨,流露出一种自我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洞察。

“恩深天地贷斧钺,除之又除名不留”描绘了朝廷对他的严厉惩罚,即使被除名也难以逃脱政治的阴影。然而,“虽然未即听逐便,已觉此身民是俦”两句,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超然态度,虽未立即被放逐,但已感到自己如同普通百姓,不再受特殊对待。

接下来,“裂冠毁冕散车马,幅巾杖屦西南陬”描述了诗人放弃官场的荣华,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远离尘嚣,走向自然。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改变,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行者争道舍争席,所向尔汝纷应酬”表现了诗人隐居后与世人的和谐相处,人们争相让路,热情相待,体现了社会对他的接纳与尊重。

最后,“洞山有语久弗契,忽然一笑知来由”引用禅宗故事,表达了诗人通过内心的修行,最终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我追我随非我患,那用避如韩伯休”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态度,认为追求与跟随并非真正的困扰,无需像韩伯休那样逃避一切,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邹浩的个人经历,反映了宋代士人面对政治动荡时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哲学和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