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下回仙骑,津傍驻綵斿
出处:《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唐 · 张九龄
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
果下回仙骑,津傍驻綵斿。
凫鹥喧凤管,荷芰斗龙舟。
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
应言在镐乐,不让横汾秋。
风俗因纾慢,江山成易由。
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
佳气日将歇,霸功谁与修。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否运争三国,康时劣九州。
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
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
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
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
果下回仙骑,津傍驻綵斿。
凫鹥喧凤管,荷芰斗龙舟。
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
应言在镐乐,不让横汾秋。
风俗因纾慢,江山成易由。
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
佳气日将歇,霸功谁与修。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否运争三国,康时劣九州。
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
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
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更数世:经历了很多世代。
北湖:北方的湖泊。
方十洲:周围有十个岛屿。
天清华林苑:天空映衬下的华丽园林。
日晏:日暮,傍晚。
景阳楼:楼阁名,此处指风景优美的高楼。
果下回仙骑:仙人的坐骑在果树下回旋。
津傍驻綵斿:彩饰华丽的船只停靠在岸边。
凫鹥:水鸟,泛指各种水禽。
凤管:形似凤凰的管乐器,喻指美妙的音乐。
荷芰:荷花与菱角。
斗龙舟:竞相绽放,与龙舟相映成趣。
七子:七位才子。
陪诗赋:陪同吟诗作赋。
千人:许多人。
和棹讴:齐声合唱,摇桨而歌。
在镐乐:在镐京(西周都城)的欢乐。
不让:不逊色于。
横汾秋:汉武帝泛舟汾河的秋日盛宴。
风俗:社会风俗习惯。
因纾慢:因逐渐舒缓、松弛。
江山:江河山川,代指国土、地域。
成易由:变得容易游览。
驹王:指吴王夫差。
信不武:确实缺乏武功。
孙叔:指楚国令尹孙叔敖。
是无谋:确实没有智谋。
佳气:美好的气象,指繁荣景象。
日将歇:日渐消退。
霸功:称霸的功业。
谁与修:谁来修复。
桑田东海变: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麋鹿姑苏游:麋鹿在姑苏(苏州古称)之地游荡,暗示世事变迁。
否运:乱世、衰败的时运。
争三国:指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相互争夺。
康时:盛世,安定繁荣的时期。
劣九州:未能覆盖九州大地。
山虽幕府在:虽然山中仍有幕府(古代军政机构)的遗迹。
馆岂豫章留:但当年的豫章馆阁恐怕早已不在。
水淀:水面的波纹、涟漪。
还相阅:依然可见。
菱歌:采菱时唱的歌曲。
亦故遒: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韵律美。
雄图:宏大的图谋、壮志。
不足问:不必再过多询问、探究。
唯想事风流:只愿追忆那风流往事。
翻译
历经数代变迁,南方国度依然繁盛,北湖周围拥有十多个岛屿。天空映照着华美的林苑,日暮时分,景阳楼上景色宜人。
仙人的坐骑在果树下回转,岸边停靠着装饰华丽的游船。
水鸟在凤凰般的管乐声中喧闹,荷花与菱角竞相绽放,与龙舟相映成趣。
七位才子陪伴左右吟诗作赋,千人齐声合唱,摇桨而歌。
应当说此处的欢乐堪比镐京之乐,甚至胜过汉武帝泛舟汾河的秋日盛宴。
由于风俗渐趋舒缓,江山也变得易于游览。
吴王夫差确实缺乏武功,孙叔敖亦无智谋可言。
昔日的繁荣气象日渐消退,谁来修复这霸业的辉煌?
沧海桑田,东海已变,麋鹿如今在姑苏之地游荡。
乱世三国相互争夺,盛世之治却未能覆盖九州大地。
尽管山中仍有幕府遗迹,但当年的豫章馆阁恐怕早已不在。
水面依旧波光粼粼,人们还能听到熟悉的采菱歌声。
对于宏大的图谋已不再追问,只愿追忆那风流往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南国和北湖的景象,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诗中多处运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如仙骑、凤管、龙舟等,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表达上,诗人善于借景抒情,以“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的宏大叙述开篇,随后细腻刻画了华林苑、景阳楼的美丽景色,以及仙骑、凤管龙舟等意象,使人仿佛能见其壮观。诗中还穿插着对历史的反思,如“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之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与批判。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才情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