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从来楚俗恤无辜,千古犹怜屈大夫全文

从来楚俗恤无辜,千古犹怜屈大夫

出处:《端阳日池亭对雨
明 · 朱诚泳
何事秦人怜楚节,家家蒲酒相怡悦。
苫居嗟我久忘情,停诵蓼莪罢朝谒。
肩舆暂出坐池亭,悠然喜见南山青。
忽惊头上黑云起,四檐飞瀑声泠泠。
却忆吴侬当此日,竞渡龙舟逞飞疾。
锦幖夺得气凌人,不管沈骸坠蛟室。
从来楚俗恤无辜,千古犹怜屈大夫
角黍綵丝传故事,三闾精爽今存无。
为话前贤挥玉麈,汨罗江远伤遭遇。
离骚读罢鉴前王,谩听淋漓池上雨。

鉴赏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端阳日池亭对雨》描绘了端午节时诗人身处池亭,观赏雨景的场景。首句“何事秦人怜楚节”以疑问开篇,引出对端午习俗的感慨,秦人对楚地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充满敬意。接着,“家家蒲酒相怡悦”展现了节日里人们欢聚一堂,以菖蒲酒庆祝的欢乐气氛。

诗人感叹自己长久以来沉浸在简陋生活中,已经淡忘了节日的情感,只有在偶然的出游中,才重新感受到“悠然喜见南山青”。然而,雨势突然增大,如“忽惊头上黑云起,四檐飞瀑声泠泠”,给这宁静的画面带来变化,也让诗人联想到吴地端午竞渡的热闹情景。

“锦幖夺得气凌人”一句,借龙舟竞渡的激烈竞争,暗喻人生的拼搏与不屈。诗人怀念屈原的高尚品格,楚地人民对他的深深哀悼和敬仰,通过“从来楚俗恤无辜,千古犹怜屈大夫”得以体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粽子(角黍)、彩丝,以及对屈原精神的传承,都在诗中有所提及。

最后,诗人借雨声表达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感伤,以及从《离骚》中汲取的启示,感叹历史的沧桑和个人际遇,以“离骚读罢鉴前王,谩听淋漓池上雨”作结,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流畅,展现了诗人对端午节的独特感悟。